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经洧水注所涉许昌地域考略上 [复制链接]

1#

A5

△又东南过长社县北。

洧水东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濮音仆。洧水又东南与龙渊水合,水出长社县西北。有故沟,上承洧水,水盛则通注龙渊,水减则津渠辍流。其渎中泌泉,南注东转为渊,渌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所谓渊无潜鳞也。又东迳长社县故城北,郑之长葛邑也。《春秋.隐公五年》,宋人伐郑,围长葛是也。后社树暴长,故曰长社。魏颍川郡治也。余以景明中,出宰兹郡,于南城西侧,修立客馆。版筑既兴,于土下得一树根,甚壮大,疑是故社怪长暴茂者也。稽之故说,县无龙渊水名,盖出近世矣。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长社北界有禀水。但是水导于隍堑之中,非北界之所谓。又按京、杜地名,并云:长社县北有长葛乡。斯乃县徙于南矣。然则是水即禀水也。

南濮、北濮二水,洧水支流,故道均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北境。[1]

泌泉,在今长葛市东。[2]

龙渊水/禀水,《注》称水承龙渊,其上“有故沟,上承洧水,水盛则通注龙渊,水减则津渠辍流”,但尚有泉水南注东转为渊,或为伏流之类。龙渊为连通湖,故地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3]

地方学者刘水林认为:公元前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长葛归韩,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长葛又被魏国攻取。这段时间,长葛“长葛社树暴长”,因此更名为长社,可能是因为屡次战乱,长葛邑被毁得实在不像样,加上城也太小,魏国把长社南迁6公里,建了一座更大的长社城……这座城的得名跟社树息息相关,神奇的是,社(柏)树今天仍在。在老城镇西北0.5公里一处不大的古社柏园里,23株古柏就像23位老友,抱团屹立。跨越年风雨,所有古柏均微微斜向南方,但枝叶繁茂,虬枝峥嵘。民国版《长葛县志》载:“社柏为葛名胜,前志未载,诚憾事也……应劭注《汉书》谓社树暴长,因名长社,或即此柏,唯长社之名,非由汉始,魏或已植此柏,因暴长改为长社。两千年古物可称巨特。”[4]

来源:许昌市旅游局

按上述地方学者所论则长社县故城应即今郭村城址,而非郦注所谓“郑之长葛邑也”。结合相关考古资料推析颇疑即今郭村城址。该城址位于长葛市增福庙乡高庙郭村北及村东,系战国遗存,在金鱼河南岸,俗呼为紫禁城,分内外两城,内城正方形,边长约米,城墙仅存西南城角部,长约50余米,夯层厚10-15厘米,夯窝直径8-10厘米.外城边长约l公里,墙基依稀可寻,外城东存一高台高20米,传为子产台.城内外历年曾出土铜剑、镞、刀、战国货币等物。[5]

其水又东南迳棘城北,《左传》所谓楚子伐郑,救齐,次于棘泽者也。禀水又东,左注洧水。洧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也。其枝水东北注沙,一水东迳许昌县,故许男国也。姜姓,四岳之后矣。《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见许男于洧上者也。汉章帝建初四年,封马光为侯国。《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及魏承汉历,遂改名许昌也。城内有景福殿基,魏明帝太和中造,准价八百余万。

棘城,春秋时郑之棘泽。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水经·洧水注》:禀水“又东南径棘城北”。[6]

许昌(故许男国),考古工作者认为即今许昌市张潘故城,位于张潘乡盆李村西,系汉代遗存,面积万平方米。分内城、外城,残存夯土城墙高1-3米,内城西南隅有“毓秀台”,传为汉献帝祭天坛;外城西北隅有张飞庙;城周围有传说中的汉献帝墓、张、潘二妃墓、伏皇后五姊妹冢等。出有鼎、灶、釜、甑、瓮、壶、钫等陶器,剑、矛、镞、镜、印等铜器,以及板瓦、筒瓦、陶水管道和玉器等。据史载为东汉建安元年(年)曹操迎献帝所迁之许都城。[7]

景福殿,三国魏殿名。学界多认为故址在今河南许昌市。三国魏明帝所建。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立景福之秘殿,备皇居之制度。”[8]贾庆申先生认为汉魏许昌宫景福殿基址,不在今之许昌市衙前街的许昌县委招待所院内,而只能是在今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一带的许昌故城内西南隅。[9]而按上述郦注“城内有景福殿基,魏明帝太和中造,准价八百余万”显然景福殿应位于汉魏许昌故城(即今许昌市张潘故城)之内,故贾先生所论为是也。

[1]张步天著,水经注河川概论,线装书局,.06,第页

[2]张文华著,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1,第54页

[3]张步天著,水经注河川概论,线装书局,.06,第页

[4]游晓鹏:“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长葛(二)只设丁字路口的神秘老城,《大河报》,年08月08日

[5]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第页。

[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7]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第页。

[8]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上

[9]贾庆申:汉魏许昌官景福殿基址考辨,《许昌学院学报》,年03期,第97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