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
01:11
方桌上,摆放着写好的朱红色请柬;婚房内,布置得喜气洋洋……离婚礼举行不到10天,25岁的周攀忙里忙外,和未婚夫一起筹备婚礼。相框里,披着婚纱的她,笑靥如花。
准新娘周攀,来自许昌市最大的南水北调移民村——长葛市和尚桥镇新张营村。“淅川人勤劳质朴,长葛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我们在这儿定居后,不光就业不愁,年轻人嫁娶更是不用愁!”新张营村党支部书记李雪伟说。
娶媳妇,嫁闺女,是全村人的喜事
周攀中等个头,大大的眼睛,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两个人走在一起,关键是要双方感情好,而不是去看家住哪里、彩礼有多高。”周攀介绍,未婚夫家在长葛,两人是在工作中相识、相知、相爱的。
年,全家从公里外的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移民至长葛时,周攀还是一名中学生。她忘不了爷爷奶奶作别故土的眼泪,也忘不了从破旧的砖瓦房搬至粉墙黛瓦的新家园时的欣喜。
读完大学后,周攀到离家不远的长葛市钢材大市场上班,在这里遇到了“对的人”。
“娶媳妇,嫁闺女,是全村人的喜事。”新张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彭清一说,“我们去帮忙不添乱,倡导节约,乡音乡情里透着亲切。”
村民周锁的家在新张营村南头,他家也是第一户与当地通婚的移民家庭。
“我和媳妇是媒人介绍认识的,现在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周锁笑着说,“当时老家南阳电视台和长葛电视台记者都来了,全程跟拍‘移民村的幸福生活’呢。”
彭清一介绍,11年间,新张营村有10多个小伙儿娶了长葛媳妇,20多个本村姑娘嫁了“长葛郎”。婚嫁之后多了人情往来、相互走动,这些恩爱的小夫妻又生下宝宝,推动着新张营与周边村庄进行文化和血脉的融合。
“家门口”就业,“婚恋圈”扩大了
鸡舍里1.2万只蛋鸡在笼子里悠闲地啄食,喂料、排粪全部实现自动化,食槽下面是一枚枚待收的新鲜鸡蛋。“蛋价现在4.5元一斤,照这个行情,今年挣20万元不成问题。”新张营村村民贾自强喜滋滋地说。
乘着移民帮扶政策的“东风”,贾自强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走上了规模养殖的产业化道路。
“没移民前,俺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是空白。如今,村里实施了养鸡场、织布厂等建设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新张营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新有说。
新张营村距离长葛市中心仅2.5公里,毗邻长葛城南工业区。为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生活,长葛市多次举办移民劳务用工对接洽谈会,帮助移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新张营村60%以上的青壮年移民实现就地就业,不仅鼓起了“钱袋子”,也带来了“社交圈”的拓展和“婚恋圈”的扩大。
“移民村”变“小车村”,也有“幸福的烦恼”
夜色降临,路灯点亮,新张营村文化广场上,一群农家妇女正随着音乐节拍起舞。她们律动的舞姿,连同干净整洁的道路、精巧别致的建筑、绿树成荫的游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宜居的立体画卷。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委会委员王根栓打开了话匣子:“全村户村民,有户买了小轿车,还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
不过,“移民村”变成了“小车村”,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一到晚上,马路成了‘停车场’,影响交通环境和行车安全。”王根栓说,“下一步,村里要申请规划公共停车场,还要增设文化游园、广场,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
“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展现移民村的特色?村集体经济如何做大做强?这些都是村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