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多次科举不中的北宋文人,被县令打了板 [复制链接]

1#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在北宋多次科举失败的士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才能,不惜投奔敌国,把手伸向自己的同胞,用血来向祖国证明自己的能力,报复抛弃他是多么大的错误的故事,这个人就是张元。一生以灭亡北宋为目标的人,这种力量,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推向深渊,他有一个详尽的攻宋计划,幸好李元昊没听他,否则北宋西北再无安宁的日子。

尽管如此,张元绝对是宋仁宗时期的北宋一场恶梦,导致了北宋改革了当时的录取制度。就是取消了科举进士中殿试的末位淘汰,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即使那些科举成绩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为敌所用之事。 张元原名叫张源,字雷复。华州华阴县人。张元年轻时,胸际坦荡,性情豪放,颇有侠士之风,常以侠客自许。有个传闻属于他的,当时他居住在长葛,在县河桥下有一条数丈蛟,路人都过不了桥,一天蛟在石头上喝水,张元从桥上捧着大石头向蛟砸去,经过一番战斗后,将蛟杀死,血源着河水流了数里,张元以石击蛟之事,虽属虚假,但却反映了青年时期的张元能助人为乐,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性格。

张元和许多古代士人一样,经过十年面壁寒窗,一步一步地经过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考试,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这是古代平民百姓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一条捷径。但是张元考上了举人之后就止步不前了,期间他在考场上认识了吴昊和姚嗣宗。由于屡试不第,在科场上屡次碰壁,落魄不得志,在张元自负的性格驱使下,逐渐形成了一股怨气。他们几个借酒消愁,一面述说自己怀才不遇,一面大骂考官瞎了眼。又怀疑是暗箱操作。张元在失意的时候写下了《咏雪》,“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除了借酒消愁,以诗讽今,他们三人常常作伴到边塞遨游和考察,一面欣赏塞外风光,一面了解地势布局和风土人情。

以便自己以后在边塞工作做准备。科举失败期间,他们想到了除了可以科举考取功名外,还可以凭借自己一身本领在边塞边帅的麾下当门客,协助抗击西夏。当时陕西有不少带兵的将领,他们想登门拜访,毛遂自荐,但是他们不好意思,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为了吸引眼球,他们找来了一块大石板,上面刻着一些惊人的语句或诗词,然后雇人拖着在大街上走,他们三人则跟在后面吟诗高歌或放声大哭。他们想以这种行为艺术来引起边帅的重视。

边帅接见了他们,但是聊了一阵儿,大概是觉得话不投机,并没有录用他们,他们只能返回家乡。不知张元犯了什么事,被当地的县令打过一顿板子,这令心高气傲的他怎能再逗留家乡,一颗仇恨的种子勃然爆发,整个人充满负能量的张元决定投奔西夏,他觉得凭借他的本事,宋朝既然不用他,西夏未必不用他。从此他走上了一生与祖国为敌的道路,赌上背负千百年的骂名,也要闯出自己的事业。说走就走,宋仁宗景祜四年,张元拉上吴昊,偷过边境,踏上了去西夏的道路。后来张元、吴昊去西夏的路上,负责接见他们的那位将军发觉张、吴投奔西夏之后,立即派骑兵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他感到有些后悔,只好上表推荐姚嗣宗为其幕僚。张元、吴昊在离开宋境之前,路过项羽庙并面对着这位失意的英雄痛饮。他们用酒浇在泥像之上,放声歌唱“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词,然后带着伤感的心情,离开宋境。他们首先来到夏州,在进入夏州前,张元高声朗诵他自己写之七绝道:“太公年登八十余,文王一见便同车。如今若向江边钓,也被官中配看鱼。”朗诵完毕,进入夏州。然后再从夏州向首都进发。一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夏首都兴庆府。

他们二人来到城内,整天都在一家酒楼里喝酒,并用笔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来饮此楼。当地的巡逻队见此情景,知道他们不是西夏人,于是侦察其行踪去迹,出其不意地捉拿他们去见元昊,“张元、吴昊”这个名字本就是故意犯“元昊”的名讳而改的,元昊责怪他们擅自进入夏国,并问他们为什么要犯讳称元称吴?二人大声回答道:“我们都不知道你姓什么,还顾得上名字吗?”元昊听后非常惊讶,看见他们颇有胆色,就释放了他们,此后元昊和他们两人聊得很嗨很投机,授予官职,决定重用他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