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鄢陵10大历史典故,你知道几个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需要注意什么 http://m.39.net/pf/a_6506031.html

花都鄢陵人,每天早上发布鄢陵大事!

追忆史光里的鄢陵

鄢陵历史悠久

从周武王分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此

得名古鄢都国至今

在这片古老土地上

发生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

了解一下鄢陵十大历史典故吧~

yanling

十大历史典故

01

彭祖养生,彭店“中华长寿之乡”

传说彭祖为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他在八百岁的时候去看黄河“八百年一澄清”的奇观,途经鄢陵,被这里奇花异木的优美环境迷住,就在这里居住下。

彭祖的养生之道一是服气法和导引法,即通过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用天地中的精气排出身上的污秽;二是饮茶,鄢陵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老红汤远近闻名。只有鄢陵陈化店的水才能泡出具有独特口味的老红汤,因为这里的水水质清冽、甘甜纯正、富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彭祖的传授下,这里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鄢陵人们为了感念彭祖,建起了祠堂、立起了碑碣。明正统年间,鄢陵知县吴颇主持建设彭祖祠,并在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祭拜大典。

02

郑伯克段于鄢,开启孝文化之先

《春秋左传》中记载:郑武公娶妻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武姜偏爱共叔段。庄公即位后,武姜请求封给太叔段京邑,庄公答应了。大夫祭仲说,京邑城墙不合法度,恐怕有所不利。如不及早处置,必生祸端。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边邑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后来,太叔段谋反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说:“可以出击了!”便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太叔段逃到共国。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但随即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把肉留着,打算带给母亲尝尝。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随即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便让他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便不算违背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从此与武姜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03

布衣之怒,唐雎不辱使命

唐睢,鄢陵唐庄人,战国时期安陵国一位忠贞爱国的大臣。《战国策·魏策四》上记载: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说,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睢出使到秦国进行交涉。

秦王恐吓唐睢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天子发怒,数百万人血流成河。唐睢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布衣之怒吗?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我将是不怒之怒的第四个人,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色变,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唐睢运用胆识和智慧,最终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04

舍生取义,缩高存天理杀身成仁

缩高是战国时期安陵(今鄢陵)人,以忠义著称。《战国策》中记载:奉军将领蒙骜伐韩,占领管城(今属郑州)后,又乘胜攻打魏国。魏安釐王派信陵君退敌。信陵君求救于赵、燕等诸侯国。因信陵君颇有贤德之名,燕、赵等国纷纷发兵救援,一举击败蒙骜大军,并追赶蒙骜的残部至秦国的函谷关下,得胜而还。然而管城仍被秦军占领,信陵君便下令攻城,久战不下。

信陵君得知管城守将为安陵人缩高之子,便派使者告诉安陵君,让缩高去攻管城,并答应封其为五大夫。缩高却不为所动:“叫我去攻管城,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

信陵君闻讯大怒,对安陵君说:“安陵如同魏国的领土,管城攻不下,秦国援军一到,魏国必危。您快把缩高捆缚送来。否则,我将统帅十万大军到安陵城下。”安陵君则说:“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时,襄王亲手把‘大府之宪’交给先君。其上篇日:‘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缩高不接受禄位,乃‘以全父子之义’,而您却要我抓捕他。这是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废大府之宪,我死也不敢这样做。”

得知事情陷入僵局,缩高思忖再三,决定以死明志。于是,他来到魏国使者的住处,说明誓死不攻管城的想法后,突然拔出佩剑,刎颈而死。信陵君做梦也没有想到缩高会因此而自杀,不禁后悔万分。他急忙穿起白色的丧服,以示哀悼。接着又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并厚葬了缩高。

05

晋楚之战,攻弱避坚战役典范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鄢陵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战役,被后世称作鄢陵之战。这是晋楚争霸最后次主力军队的会战当时,楚人请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营前有大片泥沼。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

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追击中晋下军将军韩厥数次几乎生擒楚王。激战自晨至暮,俘获了楚王儿子公子茷。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直到战争结束,鲁、卫两国都未发一兵一卒,晋军在回师的时候,齐国的盟军方才赶到。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被削弱了霸权。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的范例。

06

许由洗耳,许氏发源地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隐士。尧帝听说了他的贤良之名,打算把帝位让给他,然而许由钟情于山水自然,修心于远天厚土,根本无意于官场高位,所以,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甚至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尧帝以为许由是谦虚,再次派人去请。许由更加不耐,跑到颍水边掬水洗耳,觉得红尘俗世玷辱了他的耳朵,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居住。

那个时候,他知道了鄢陵,知道这里四季分明,泉甘土肥、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是,便沿着颍水,东望平原沛泽,来到鄢陵许由寨隐居,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由哉”的自得生活。据传,许由情操高尚,大公无私、忠实纯笃、和睦众臣、“斜席不坐,斜膳不食”,一身清节,人称高士。

从此,许由高风亮节的贤名一传天下。

他的子孙在鄢陵、许昌一带繁衍生息,这里至今还有他居住的遗址——许由寨。这里不仅遗存有他当时生活的遗址,还有墓冢一座,是华夏许姓的发源地,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海外许氏后裔前来寻根问祖。

07

甘罗古柏,少年宰相墓葬地

甘罗是鄢陵的一个村名,也是一个人名。《史记》里有《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甘罗从小就机智敏捷,能言善辩。有一次,甘茂上朝回来唉声叹气,甘罗问爷爷有什么为难事?爷爷告诉他,秦王要满朝文武找公鸡下的蛋。甘罗听后说,我明天替你上朝,可说服秦王。第二天,秦王看到甘罗替爷爷上朝,问他爷爷为什么不来。甘罗从容的回答,爷爷在家生孩子,来不了。秦王听了哈哈大笑说,甘罗小孩子胡言乱语。甘罗说,公鸡下蛋和男人生孩子不是一样荒唐吗?秦王听后,让大臣找公鸡蛋的事只得作罢。

甘罗村,位于鄢陵柏梁古蔡河河湾内侧。全村张姓居多,很早的时候叫张湾。传说古时候,从附近一条大河的上游漂下一具柏木棺木,上镌“上卿甘罗之棺”的字样。村人感念甘罗年少聪慧,便捞棺而葬之,立庙植柏,年年供奉香火。据传,连墓带寺,占地亩,楼阁门阙宏伟壮观。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尽管战火纷飞,朝代更替,而甘罗墓尚存,甘罗古柏依然根深叶茂,拔地而立,气冲霄汉。其中有一颗汉柏,三人合抱有余,树冠如盖。远眺好似一蹲雄狮,泰然而处;近看树形奇特,蔚为壮观。向上看是五股穿心,侧股盘曲而立,中股是挺拔而起,直刺云霄,枝繁叶茂,阴翳蔽日;向下看好似九龙盘根,根根皆是盘桓人地稳若馨石。根上部露出地面部分,还生长着奇形怪状的图案,似鹿似马,似蛇似龙,似猫似虎,似鸡似凤,气象万千,难言其状。所至游客,无不称奇。

甘罗柏是鄢陵一大景观,明代以后被定为鄢陵八景之一,被誉为“甘罗嘉树”。

08

尹宙碑,恭贤文化留千古

尹宙,汉代时鄢陵人。家族中人世代为官。他本人历任六种不同级别的官职,具有“温良恭俭之德",聪明爱学,博通经传。他“立朝正色,进思尽忠,举衡以处事,清身以历时,高位不以为荣,卑官不以为耻”。在官场生涯中尽职尽责,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与同事和谐相处,是当时最优秀的“公务员”。

他不以官位的变迁而思想波动,是当代为官者的楷模。值得一提的是现藏于鄢陵孔庙遗址的《尹宙碑》,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尹宙碑》全称《汉豫州从事尹宙碑》,又名《尹宙碑额》,东汉熹平六年(年)四月立。碑高八尺一寸,横三尺九寸,字共十四行,满行二十七字。

其笔法灵动韵致,行笔一波三折,结构疏阔清朗、笔姿雄浑,结体顾盼有神,若群鹤起舞,堪称汉碑中的上乘之作,实为汉代隶书的一朵奇葩,广为古今书法家所临摹。书法方整浑穆,万经《分隶偶存》评其为“汉碑之尤者”。

09

曹操马踏青苗,“割发代首”正军法

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迎驾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巩固在北方的地位,在鄢陵实行屯田:为保护农田,下令军队出行时不准踏坏庄稼,违反者斩。但在望天台附近视察时,他本人因马惊而踏入了田地,损毁了一些青苗。

为严明军纪,兑现承诺,曹操拔剑割下一绺头发交给军政官,令他向全军宣示:“丞相犯了军令,斩发代身以儆效尤”。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就是效仿了曹操屯田的做法。现在,人们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

10

朱明天下鄢半朝,鄢陵自古多豪才

金元时期,鄢陵士民多避乱江南,田地荒芜。此地遂成僧侣的乐园,百余年间,各路僧侣道士在这里修建寺观30余座。至明朝建立人口逐渐增加,大批山西移民迁此定居,各行各业才渐渐繁荣起来。文化教育尤为突出,政府也开始重文崇武,蔚然成风。历久习练,少年开慧,人才济济,英才辈出,逐渐成为一个“重视教育、跻身科举”的地方。

明朝万历47年,朝廷举行全国会试,当时只有5.2万人的鄢陵同榜有5人中进士,时称“一榜五进士”。自永乐至崇祯年间,鄢陵就有60余人中乡试,18人中进士。其中,以兵部尚书梁廷栋为代表的鄢陵籍官员遍及朝野,朝廷权力机构六部中,鄢陵人在四部中都身居要职,故有“朱明天下鄢半朝”之说。

鄢陵文脉衍传,文风昌炽,丰厚的传统文化基因和勤劳自勉的学风一直延伸至今。鄢陵自古多豪才的说法,名不虚传。

嘿!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