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了验证妻子的忠贞,丈夫把她推进了熊熊烈 [复制链接]

1#

?“本文篇幅较长,建议开启浮窗,以免丢失您的阅读进度”

世界上每一个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都有着一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史诗。藏人有《格萨尔王传》被世代传唱在雪域高原,蒙古人的《江格尔》伴随着成吉思汗的征战而流传于亚欧大陆,古希腊人吟游的《荷马史诗》曾被誉为西方自由主义和伦理人文观的摇篮。

这些长篇叙事诗中,为本族人讲诉了英雄的先祖如何开疆拓土,氏族文明经历过怎样的磨难才薪火相传至今的传奇。同时,诗中所蕴藏的民族性格,风俗文化,也是我们了解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珍贵窗口。无独有偶,在公元前三世纪,有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英雄的传说流传于恒河流域,故事的名字叫做《罗摩衍那》。

“只要在这大地上,

青山常在水长流,

《罗摩衍那》这传奇,

流传人间永不休。”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蚁垤打劫仙人

相传,《罗摩衍那》的作者出身于印度最高种姓的婆罗门世家,但自幼被父母遗弃,由森林中的野人抚养成人。成年后,他继承了野人的职业,终日以打家劫舍谋生。一日,无法无天的他居然抢劫了一位过路的仙人。仙人在盛怒之下对他施以催眠术,被催眠的他只得一动不动,嘴里不停的叨叨“罗摩”二字,任由蚂蚁爬满全身,终日如此,所以众人称他为蚁垤(Die二声)。寒来暑往,仙人终归饶恕了他。随后,宇宙的创造神梵天降临,开启了他的智慧,命他撰写英雄罗摩故事的全传。

图丨开启智慧后的蚁垤做书

“蚁垤的思想完全净化,

这样就产生了神智。

他心里想:我一定要写

《罗摩衍那》全部的诗。”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故事还要从一座名叫阿逾陀的美丽城池讲起。贤明的国王十车王就居住于此,如同天帝住在天上一样。十车王文治武功,精通吠陀(印度教圣经),又妻妾满堂,但唯一的遗憾就是至今仍无子嗣。在城中高贵的婆罗门们的提议下,十车王举行了盛大的马饲大祭求子。在大祭上,国王虔诚地给予了一百万头牛,十亿黄金作为祭品。天上的众神感受到了十车王的诚意,同时也为了寻找一位勇士杀死一位祸害天地三界,但只有凡人能把他杀死的罗刹波罗那,梵天请求宇宙的维持者毗湿奴化身为四,投胎凡间,托生为十车王的儿子们。

图丨毗湿奴神端坐在坐骑大鹏金翅鸟上

神明带给十车王一罐牛奶粥,又命他将奶粥赐予自己的三位皇后。不久后,三位皇后果然生下了四位王子。

“皇后乔萨厘雅生了罗摩,

天上的妙相他全具备。

这非凡的人是毗湿奴的一半,

他是甘蔗王族世系里的后辈。”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眨眼间,罗摩与他其他三兄弟已经长大成人。为了磨练意志,罗摩与他的弟弟罗什曼离开皇宫走上了苦修的道路。一日二人来到国王遮那竭的城,只为一睹国王传世的神弓。据说这张弓,连神仙都无法拉满,更别说凡人了。不料,罗摩装上弓弦,猛地发力,顷刻间将这张神功从中间拉断。

图丨罗摩在众人面前拉断神弓

“这有力的人装上弓弦,把弓一直接到耳边;

这光辉的人中英豪,把这张弓从中间拉断。

迸出了巨大的响声,像是扫过来的飓风。

又像是那大山崩裂,大地为之激烈震动。”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国王大喜,当即将自己的爱女悉多许配给了罗摩王子,又把优哩弥腊许配给了罗摩的弟弟罗什曼。完婚后的罗摩与罗什曼回城后,十车王决定立他最爱的罗摩为太子。然而,另一位皇后,也是王子婆罗多的母亲吉迦伊听闻了这一切。昔日,在一场惨烈的战争中,她曾以死相搏,救下了十车王,十车王也曾因此钦赐给吉迦伊两个要求的权利。在后宫中,吉迦伊面见十车王提出了自己的两个要求:一是立自己的儿子婆罗多为王子,二是将罗摩流放。

“这一位大王听到了

吉迦伊说话这样残酷,

他惊慌失措目瞪口呆,

活像小鹿见到母老虎。”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罗摩与悉多的丛林生活

罗摩不忍心让父王违背诺言,自愿流放,弟弟罗什曼也追随罗摩,与罗摩和悉多一起走进了森林。失去爱子的十车王伤心欲绝,在悲痛中突然驾崩。得知事后原委的太子婆罗多急忙出城追寻罗摩,劝罗摩回驾阿逾陀,继承王位,但罗摩一心惦念着先父的诺言,面对婆罗多依旧不为所动,悠然自得的生活在丛林中。

“爱人啊!悉多!

如果我同你,还有那罗什曼,

长时间在一起,我将获得快乐;

努力克制自己,站在善人的路上,

增长家族的正义。”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森林中,罗摩曾为救悉多,射杀了山峰般的罗刹;他也曾为保护净修林的仙人们,与伽罗的罗刹大军鏖战。罗刹大军败退的罗刹一路逃往楞伽城,向波罗那诉苦,波罗那由此萌生了劫走悉多的想法。他派摩哩遮化身金鹿引诱悉多,自己乘势现出原形将悉多劫到了楞伽城(如今的斯里兰卡)。

图丨波罗那掳走悉多

满心欢喜的波罗那向悉多吹嘘自己的法术与地位,向悉多求爱,却被悉多怒斥。无奈,只得先将悉多囚禁在愣迦城中,就这样,罗摩与罗什曼踏上了解救悉多的征程。

“悉多!你听我的话,

美人!在十二个月内;

巧笑美人!到了时候,

如果你对我依然不顺遂,

我的厨子为了做早餐,

将会把你剁得粉碎!”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在征途中,罗摩结识了猴神哈努曼与统领千万猴兵的猴王须羯哩婆,猴王忠于与罗摩的友情,派遣大军分兵三路探寻悉多的踪迹。最终得知,悉多远在海洋的另一边。就在群猴望向大海,垂头丧气之时,神高气昂的猴神哈努曼摇着尾巴,开口说了话:

“风神能吹碎山峰,他本是祭火的朋友。

他的力量不可估量,他能在天空中行走。

这高贵尊严的风神,行动迅速,威力无双。

我就是他的亲儿子,跳跃的本领同他一样。”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哈努曼飞跃保克海峡

哈努曼山峰上施展拳脚,飞越保克海峡,落在了楞迦城边。是夜,趁着夜色的掩护,哈努曼摸进了楞迦城内,终于在无忧树园找到了被囚禁的悉多,以罗摩的戒指为信物,最终让悉多相信了他的话。哈努曼劝泪眼婆娑的悉多骑在他的背上,带她飞出楞迦城,但悉多惧怕哈努曼行动太快,自己无法跟随;又出于对丈夫的忠贞,不愿与异性有身体上的接触,哈努曼听到如此坚决的答复,只能作罢。

“我忠于自己的丈夫,

猴子呀!除了罗摩,

猴子魁首,我不愿意,

把任何人的身躯去摸。”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猴兵建桥渡海

得知悉多安好的消息后的罗摩精神大振,挥师南下。猴兵们众志成城,硬生生的在大海的波涛之中搭起一座浮桥,大洋彼岸的波罗那在亲眼目睹这一奇迹后,瞠目结舌。待罗摩与罗什曼还有众猴兵抵达楞迦城下时,一场地动山摇的鏖战拉开了帷幕。战斗中猴兵与罗刹们相继倒下,后继者又相继挺身而出,加入血战中。罗摩与罗什曼在战斗中几度负伤,又几度重回战场。

“十头魔王立车上,射出可怖金刚箭。

一心想把罗摩杀,有如云层把水溅。

箭上遍是黄金装,有如火焰光辉煌。

罗摩一心把箭射,阵前射向十头王。”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罗摩战罗刹(泰国孔剧)

谁知魔王的一颗头颅刚刚被射断,一颗新的头颅又瞬间从断口上生长出来。罗摩如此射掉魔王波罗那头颅一百多颗,那波罗那依旧健壮又快活。一筹莫展之际,罗摩忆起了创造神梵天曾赠与的神箭。那神箭坚如金刚,光辉好似太阳,罗摩口中咒语念念有词,引弓搭箭,射向魔王罗波那。

图丨两军阵前鏖战

“神箭无双似金刚,金刚双臂所射放。

无敌犹如阎罗王,打到魔王胸膛上。

神箭射出驶如飞,敌人身躯即销毁。

坏蛋魔王波罗那,心房中箭已粉碎。”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魔王的最后一刻

魔王一死,剩下的罗刹们也便树倒猢狲散,放弃了无谓的抵抗,四散而逃,罗摩当即占领了楞迦城,并派人去请悉多。就在抬眼望见悉多的时候,罗摩的心里犯了嘀咕:悉多曾被羁押在那非人的魔王波罗那近一年,这期间她究竟有无背叛过自己?若她真的清白已不在,那我手下的将士们,臣民们将如何看待我?想到这里,一股莫名的怒火在罗摩胸中燃起,他的目光瞪向悉多。

“魔王怀中曾颠倒,罪恶眼睛把你瞧。

出身高门大族人,如何再能把你要?

我已把你重夺回,我的名誉已恢复;

对你我已无爱情,随你任意到何处。”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悲愤中的悉多命罗什曼准备焚尸用的火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心想要跳入火中。悉多跪在火前,请求神明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心从未离开他,如我永久忠罗摩。

就请火神来作证,世人面前保护我。

悉多这样说完话,围绕祭火转不停。

内心宁静无窒碍,毅然纵身跳火中。”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图丨悉多投火

悉多的壮举令三界神明震惊,纷纷乘坐云车,来到了楞迦城的上空,劝罗摩接受悉多。火神也现身火中,托着悉多,令她在熊熊烈火中毫发无伤。火神牵着悉多,把她放在罗摩的怀中,开口说:“罗摩,这就是悉多!白玉无瑕无罪过。无论说话或思想,无论沉思用眼瞧,她都未曾丢你脸,谨严保护自贞操。”

火神的保证让罗摩暂时对悉多放下了疑心。同时,得胜的罗摩也时候班师回到自己的家乡阿逾陀城了,弟弟婆罗多早就在城中期待兄长罗摩回家了。知礼明法的婆罗多在兄长罗摩面前双手合十,恭敬地对罗摩说:“我给你看守国王,现在就交还给你吧!”

图丨罗摩加冕

成为君王的罗摩将各国国王的贺礼转赠于众猴,猴王也带领猴兵们辞别阿逾陀城。一日,密探跋特罗听闻了城中百姓们对皇后悉多的风言风语,臣民们纷纷议论罗摩怎么能收留被长时间拘禁在魔王宫中的悉多。作为君王的罗摩无可奈何,只得命罗什曼将悉多遗弃在恒河对岸。一夜,悉多在茅草棚下产下罗摩的两个孩子,仙人们为二子起名为俱舍与罗婆。

在阿逾陀城举行马饲大祭的时候,仙人带着俱舍与罗婆见到了罗摩,罗摩听闻这两个聪慧的小孩子就是自己与悉多的骨肉,恳求仙人把悉多请回来,在众人的面前再次证明自己的清白。

图丨悉多侧画像

听闻此讯,全城德高望重的仙人们,婆罗门,还有罗刹与众猴,乃至成千上万的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上皆为印度各层种姓名字)聚集在一起,来见证悉多的誓言。看着所有人,身着黄袈裟的悉多双手合十说:“如果除了罗摩外我从不想其他男人,那就请大地女神露出缝隙让我进!”

图丨悉多随地母遁入地中

果真,地母出,将悉多拥上宝座。

“悉多坐在宝座上,

一下子没入地中。

撒在悉多那身上,

不断花雨落碧空。”

“就在那个祭园中,

罗摩心中愁丝涌;

抬头看不见悉多,

世界转眼变成空。”

——印度·蚁垤(季羡林译)

追悔莫及的罗摩从此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为悉多举行祭典,又为她雕琢金像。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罗摩终身再未娶妻。经历的大起大落而又光辉的一生,年老的罗摩来到萨罗逾河水中间,决心升天,投入萨罗逾河水的怀抱中。由此,英雄的罗摩丢弃了他的肉身,回到了永恒的天空中,恢复了毗湿奴的光辉。

图丨罗摩摒弃肉身,毗湿奴恢复光辉

如今我们能酣畅淋漓的读完《罗摩衍那》,完全要感谢翻译了此文十年,听过了三千多次晨鸡鸣声的季老先生。可以说,当年没有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黄宝生先生等先辈的付出,现代中国的印度学也就不复存在。

图丨正在做学问的季羡林先生

读书人的傲骨是关不住的。

季羡林先生着手《罗摩衍那》的汉译工作时,正值年,“四人帮”依旧猖獗,而先生也被降职成了北大的一位门卫。《罗摩衍那》中的文字佶屈聱牙,而且使用的是梵文。年印度曾做过统计,全国范围内通晓梵文的国民只有区区一万人,而在我国梵文的流利掌握者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不光语言上有障碍,在篇幅上,《罗摩衍那》是一首三百万多字的长诗,在翻译中不仅语言要优美,更要合辙押韵,每行字数尽量对等。面对这样一本高深莫测的巨著的季羡林先生,犹如一人战一国的大唐使臣王玄策。

年,十年的努力终于收获了回报,《罗摩衍那》汉译本问世,这本珍贵的著作为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印度文明的大门。

时至今日,印度人一直把《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尊为不可侵犯的宝典,并把它们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前几日印度以正义驱逐邪恶为主题的排灯节,就源于《罗摩衍那》中罗摩杀死波罗那的那场胜利。

图丨印度举国欢庆排灯节

《罗摩衍那》中用细腻的笔触,详尽地记载了印度教神话传说,古代印度的风土人情,与一脉相承的民族性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要了解印度,就先要知晓《罗摩衍那》的故事。”

图丨圣城瓦拉纳西

提及印度,种姓制度是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坎。种姓制度(Caste)是雅利安人入侵后,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设立的一套影响深远的社会制度。由上至下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与贱民。婆罗门的血统最为纯净,是一切宗教事务的管理者;刹帝利则是一个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吠舍是国家中的平民阶层,只有吠舍才可经商;首陀罗则是贫贱的农民,佣人或手工业者。而底层的贱民被排除在种姓制度外,从事着殡葬,屠夫,除粪等种种不洁净的行业,也被其他种姓认为是“不可接触者”。时至今日,印度社会中因贱民不小心碰触到其他种姓而被殴打的新闻还偶有发生。

图丨种姓地位示例图:

婆罗门为头,刹帝力为双臂,吠舍为双股,

首陀罗似双足,而贱民被排除在外。

《罗摩衍那》中曾用“人人恪守种姓制度,没有因通婚而造成种姓混乱”的溢美之词赞扬阿逾陀城的举世无双,现实中的种姓制度也确实如此。洁净与不洁是种姓制度的核心,而不洁又分为暂时性的与永久性的。暂时性的不洁包括经血,生产或死亡等等,一旦与之接触,需要慎重的消除不洁;而永久性的不洁是指经常接触不洁事物的人,比如火葬师,屠夫等等。他们与其家人被视为永久的不洁,长期被隔离在众人的生活之外,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不可触碰的贱民。其他种姓也会设立出自己关于洁净与不洁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种姓的地位。

图丨印度教庙宇夸张的庙顶

为了杜绝种姓的僭越,印度教中将婆罗门,刹帝利与吠舍归为再生组,而首陀罗与贱民则为一生组。与我们熟悉的佛教相同,印度教也笃信轮回转世一说,而来世的悲惨与幸福取决于今生的修行,也就是“业”。前三个等级的再生组,他们在死后的来世还会转世为人,而垫底的首陀罗与贱民,来世则不一定为人。如果你这辈子恪守种姓制度,不去僭越它,同时又有修行,那么今生的吠舍,下辈子有可能会出生于婆罗门世家。倘若你此生未能恪守种姓,去和其他种姓通婚,或干了你这个种姓不该干的职业,那这辈子的贱民,下辈子可能连人都做不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种姓制度多么压迫低种姓氏族,但低种姓氏族却无法反抗的根本原因,安心的为高种姓人家做仆人,做苦力。今生的忍辱负重,或许能换来一个轻松些的来生。

图丨当今印度城市中的独立女性

早在印度独立时,尼赫鲁就将废除种姓制度的条款写在了宪法中。随着印度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种姓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衰弱。古时的居民们在村落定居,各个村民祖上的种姓大家都一清二楚。但如今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他们背后家族的种姓自然也无法辨别。

在澳洲上学时我有一位印度朋友,她大概就来自于婆罗门世家,因为她叫Aditi,来源于印度神话中迦叶波妻子的名字。我们每次聚餐都发愁要不要喊她一起,因为她是一位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婆罗门为了维护纯洁性,很多人只食用素食),和无肉不欢的我们根本吃不到一起去。

图丨悉多为罗摩产下二子

《罗摩衍那》中最悲情的人物,莫过于悉多。唐朝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苦等薛平贵,好在故事的结尾中,王宝钏等到了夫君,二人又重新生活在了一起。而悉多,在楞迦城的囚禁生涯中历尽苦难,却换来的是丈夫的不信任。

对女权的轻视,是亚洲自古以来的男权社会强加给广大亚洲女性的沉重枷锁。在古印度吠陀时期,寡妇仍可改嫁。但自公元2世纪后,殉葬之风日趋严格,令寡妇必须遵守。在印度神话中,女神萨蒂因其父侮辱自己的爱人湿婆神,愤而投入火中自杀。而她在来世化身为雪山神女,与湿婆神重逢。

图丨萨蒂自焚后升天的故事

萨蒂的故事在印度与孟加拉国的民间流传甚广,寡妇殉夫的习俗也在上述地区愈演愈烈,殉夫而死的女人往往被后人贴上忠贞的代名词,为后世所敬仰。凡尔纳的小说《环游地球八十天》中,福克先生就曾在印度救下了迫于压力而准备火葬殉夫的艾俄达。

图丨妃子们按下的金手印

在北印度的焦特布尔,一面斑驳的土墙记录了这样一段历史。老国王死后,他的妃子们纷纷梳洗打扮,在众人的注视下,身着盛装,在纪念碑上按下手印,排成一列走向烧尸台,步入死亡。当她们的身体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之际,还可以听到围观群众的阵阵欢呼,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与讽刺的画面啊。如今印度当局早已对这种血腥的古代陋习言行禁止,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殉夫仪式还偶有发生。

图丨恒河边的苦行僧

在《罗摩衍那》中,作者曾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印度教的苦修文化。青年时期的罗摩与罗什曼就曾在仙人的带领下从森林中修行,在净修林中也遇到了同样苦修的仙人们。印度教中,前三个处于再生组的种姓,一生中有四个行期,分别为:

1.梵行期:成年以前跟随上师学习印度教圣经——《吠陀》以及宗教礼仪。

2.家居期: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履行世俗义务。

3.林栖期:年老后离家,隐居深山,每日修行,为解脱做准备。

4.遁世期:晚年舍弃自己的财富,云游四方,以期盼早日解脱,升天得道。

图丨印度苦行僧高举右手45年不曾放下

苦修的神话来源于国王婆吉罗特,他为了祈求恒河女神下凡解救自己的先辈,以苦修的方式向湿婆祈求。他先高举右手一百年,又头顶倒立一百年,最后在火堆中盘腿而坐一百年。在须弥山山顶打坐的湿婆同为苦修者,无疑被婆吉罗特的坚持所打动了。于是,他命恒河女神把恒河水降下世间。从此,宽广的恒河水流淌在了印度大地,婆吉罗特的先人们也因此得救。如今的印度,还有着-万的苦行僧,每日打坐在宗教圣地,希冀于一世的苦修而摆脱万世的轮回。

图丨传统的Madhubani罗摩衍那彩绘

作为印度教圣典之一,《罗摩衍那》勾勒出了三个完美的主角形象,企图为后世在处理忠孝问题时给与精神上的指导。罗摩是一位完美的君王,他在少年时期为了不影响父王的君主权威,主动接受流放,又在妻子悉多被劫后,誓死捍卫王族的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与魔王开战。救回悉多后,出于稳定民心的必要,又不得不流放悉多,维护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可以看出,罗摩的决定,都站在了君王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丈夫的角度上。

悉多在诗中则被描绘成了一个完美的妻子,无论何时都忠于自己的丈夫,哪怕是在流放生涯中。虽然悲情,但她是万千印度妇女顶礼膜拜的贤妻良母。罗什曼则是一位完美的追随者,他曾为罗摩被流放而大怒,也心甘情愿跟随罗摩走入森林,他从不僭越自己作为弟弟的身份,还为兄长救回悉多而在战争中拼尽了全力。

图丨泰国展现《罗摩衍那》的传统孔剧

在梵语中,达摩一词被解释为让生命与宇宙延续下去的行为准则,而在《罗摩衍那》中,几乎所有的正面人物都在遵循达摩。如果故事的结尾,在得知罗摩得胜归来的时候,婆罗多拒绝将皇位交还罗摩,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内战的话,虽然故事会更加险象环生,但所传达的价值观就大打折扣了。

图丨舞剧《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就是这样一部巨著,和其他上古巨著一样,它的文采可能算不上一流,讲述的故事情节在今天看来也并不新颖,但在作者长诗中,穿插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印度的神话传说,古代印度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对于缺乏古代成文史的印度文明来说,《罗摩衍那》是最著名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宝典。难怪季羡林先生终其一生,都在这些古印度著作研究中意犹未尽,留恋忘返。那字数如恒河沙数般的《罗摩衍那》的背后,就是当今13.5亿印度人国民性格的真实写照。

终于把这篇讲述《罗摩衍那》与印度的文章码完了,总共接近八千字,低头一看手机已是凌晨3点半。仅仅是开头故事情节的概况,我就耗费了三四个晚上,季羡林先生当年翻译《罗摩衍那》的艰辛可想而知。在文末,我也想再次向已故的大师致敬。也告诫那些想读《罗摩衍那》的盆友们,如果对印度文化没有十足的兴趣,不要轻易地下单《罗摩衍那》,一共厚厚的七册,扛起来都费劲。

都说印度是背包客的终极考验,网上对于印度的劝退贴不胜枚举。但船长一直对印度的人文风光心生向往。期待疫情早早结束,国际旅行早日开放吧!

林奇船长的环球探险

墨尔本留学生,

足迹遍布15国,

谈旅行、侃人文、聊穿搭、记录生活,

期待着你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