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时间窗口,就是只要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再想获得同样的收获,可能就要付出几倍的辛苦,甚至永远也不可能追回来了。而身高、视力、牙齿和外语都具有这样的一个时间窗口。
最近有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
从年到年这34年间,全球身高增幅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和韩国。而且,以19岁时的身高看,中国男性平均身高.7cm,中国女性平均身高.2cm,都是东亚第一。在35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8cm,全球排名从升至65;女性平均身高增加6cm,排名从升至54。
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依然是荷兰,男性.8cm,女性.4cm。男性最矮小的是东帝汶,.1cm。女性最矮的是危地马拉,.9cm。
身高的时间窗口:骨骺线闭合前
除此之外,这个研究还统计了身高、体重指数等,这里我们只说身高。
身高这件事就是有时间窗口的。意识到窗口期的存在,就能在窗口关闭前补齐;没有意识到,今后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希望了。
首先,咱们都知道,身高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遗传占比多少呢?对美国白人的统计是,80%由遗传决定;而20年前的中国统计是,65%由遗传因素决定。
中间相差如此之大,就是营养缺乏导致的。因为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饮食起码不会制约身高,于是身高就更多由基因决定;在饮食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基因就算想发挥作用,也因为没有吃饱而难以发力,于是身高增长的趋势就暂停了下来。如果暂停得过久,错过了窗口期,今后就不可能再长高了。
对身高来说,时间窗口就是骨骺线完全闭合的时刻。人体在发育阶段,骨头也在拉长和变粗。在骨头的两端会有新长出来的软骨,它们会慢慢成为骨骼的一部分,这部分就叫“骨骺”。
因为人体中大腿骨最长,所以大腿骨两端骨骺线闭合与否就决定了身高还能不能继续增加。下面这张图是骨骺线闭合与没有闭合的对比图,你可以看一看。
有些人可能13岁就闭合了,有些人可能23岁还没有完全闭合。
只要在没有闭合前及时发现身高停止增长的情况,采取行动,比如增加爆发力和拉伸运动、多晒太阳、保证饮食里的钙足够、每天睡到自然醒、少吃游离糖,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定期注射生长激素,就能挽回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身高。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巴萨的球星梅西。如果他的父母一直以为他属于晚长型的,那可能他最后的身高就只有一米五几,再也不可能成为职业球员。但他的父母意识到了,在他的骨骺线接近闭合时用上了那个年代的专业治疗,每月花费接近美元,才有了梅西今天1.69cm的身高。
视力的时间窗口:20岁之前
除了身高之外,视力也是有时间窗口的,就是在20岁之前。
教育部统计,中国小学生近视率45.7%,初中生近视率71.6%,高中生近视率81%,大学生近视率86.7%。14亿人里有一半是近视眼,这样高比例的近视排全球第一。美国青少年近视率只有20%,德国15%,澳大利亚不到5%。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民眼保健操一直没有断过,持续做了六十年。这个事实说明了两点:
第一,中国学生的在校时间非常不利于眼睛健康;
第二,眼保健操没有任何作用。
而这个大环境,个人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只要在中国上学,念到硕士毕业,90%是要戴眼镜的。
但其实,即使不去改变环境,只要抓住时间窗口,就也有机会让本该戴上眼镜的孩子可以不戴。这就是在眼球形状完全固定下来之前,也就是20岁之前,做OK镜的治疗。
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是远视眼,眼轴(眼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比较短。随着年龄增加,眼轴会逐渐拉长。到了20岁时,眼轴应该拉长到一个合适的尺寸。这个时候,光线进入瞳孔,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应该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但在严重缺乏室外光的成长环境下,眼轴的拉长会过度,可能在十几岁就拉长到了合适的位置,而后继续拉伸。于是,清晰的像开始越来越模糊,孩子就近视了。直到20岁时,眼球发育完成,形状不再变化,孩子近视多少度就是多少度了。
而在此之前,如果抓住了窗口期,就能避免成为近视眼。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爸妈都是度的高度近视,孩子从遗传上就不占优,上小学就开始近视了。如果孩子爸妈知道世界上存在视力修复的窗口期,存在OK镜这么一个有效控制近视的治疗方法,一咬牙,花一万多块钱给孩子配了OK镜,每晚佩戴。等到他大学的时候,眼球形状固定了,可能就会发现,孩子裸眼的双眼视力依然是1.0,不像爸妈那样成为高度近视。
补充:OK镜的价格在一万左右,而且不是买了就一直用,是需要定期更换的。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用,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另外,除了OK镜,在年10月7号,《JAMA眼科》发表了一项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了中国大陆地区,应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验的截图如下,样本量不大,但结论很可喜。研究结果显示,每晚一次0.01%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明显减缓轻中度近视儿童的近视进展和眼轴增长,长期应用耐受性好,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牙齿的时间窗口:第一次换牙后
牙齿的时间窗口是在第一次换牙之后。
最近还有一条新闻说,心脏支架从此以后价格就不再是元一个了,而是块一个。这个消息是真的。因为国家制定的医疗器械的价格是死的,于是今后老人做手术放心脏支架真就没有那么贵了。
当然,这个事情远不是我说的这么简单。可以说,只要不是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哪怕一个看似美好的决定,也很容易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这条新闻下面的评论里,我看到有人感慨,什么时候种植牙也能元一颗啊?
没错。现在种牙非常贵,一颗怎么也要大几千块钱,好的材质甚至要2-3万块钱。而这些坏牙、缺牙,其实在几十年前都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在第二次长齐牙的时候。
那个时候,如果花几万块钱和几年的时间,不怕疼、不怕麻烦,做一个牙齿正畸,就能让牙齿健康程度在今后维持得很好。因为排列整齐的牙齿不容易残留脏东西,细菌也不容易繁殖,于是积年累月下来,整齐的牙能比里出外进的牙多用二三十年。
一颗和真牙水平相当的种植牙按2万块钱算,如果当初在10岁左右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60岁以后你比别人多了10颗健康的牙,少说多赚几十万。
学外语的时间窗口:5岁之前
除了身高、视力、牙齿之外,我们学习外语也有时间窗口,那就是在5岁之前。
我们很多人上了18年学,学了至少12年英语,但结果不带字幕的话,依然看不懂美剧。但其实,只花这份力气的1/3学外语,只是把时间放在1-5岁,可能你小学毕业时英语的听说水平已经超过很多硕士毕业的人了。
这是因为脑发育过程也存在时间窗口。婴儿到幼儿时期,大脑接触任何一种语言都能很快生长出适合处理那种“发音规律”的神经元连接。等那些神经元连接形成一种“图样”,然后固定下来之后,今后再遇到类似模式的语言,信号就会自动高速处理。就像我们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再也不用思考怎么调整平衡,自然会骑那样。
如果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当一个人的大脑语言区的神经元连接图样已经很好的匹配了某种语言之后,再有新语言出现时,就只能靠理性思考去加工,比如分辨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这是很慢、很累的。
其实不止是语言,脑发育中很多环节都存在窗口期。
比如,有些孩子出生时除了眼皮的肌肉抬不起来,其他一切正常,那个眼球就一直被遮盖着,没有接收到视觉信息。等孩子5岁以后,终于有条件做手术,把眼皮牵拉起来了,但这只眼睛已经永久失明了。其实,他眼球的所有物理结构都是正常的,只是视网膜和后面的视觉神经没能在窗口期关闭之前正确地生长出来,于是就失明了。听觉也是如此的。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有窗口期的事情,比如身高、视力、牙齿、语言能力,大都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他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和他25岁之前的经历高度相关。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还没有怎么离开过家,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他只管读书的话,他就错过了人格独立的窗口,此后的人生哪怕锦衣玉食,内心也是飘忽不定的,没有稳定的观点和坚持。
如果在此之前,他养成了一切事情自己负责、不依附于任何机构和个人的习惯,那他今后的人生就会坦荡得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