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属致的脊髓灰质或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在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慢性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在病理上均有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白质中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
脊髓炎是脊髓之病变,在中医理论中虽有“髓”之名称,诸如《难经本义》说:“髓自脑下注于大抒,大抒渗人脊心,下贯尾骶。”但对髓病尚无专用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其下肢瘫痪者,一般归于“痿辟”范围。有排尿障碍者,可诊为“癃闭”,有排便困难者,又归属于“便秘”,还没有诸病名综合形成脊髓炎之概念中。
脊髓炎在起病时,每有发热,头痛等全身感染症状,经1一2周后出现人脊髓症状,下肢麻木,瘫痪等。
一般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热浸淫本病,由外邪湿热侵袭所致,故病初常有发热,头痛等外感症候。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致使肺热叶焦,而成痿证。且湿热雍肺,通调水道之职失司,又因热邪过盛,下移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而成癃闭。若热气偏于肠胃,以致津液竭燥,糟粕痞结,而致便秘。由此痿辟、癃闭、便秘并见,而成急性脊髓炎之症。
元气败伤急性脊髓炎迁延不愈,邪热伤津耗气,病由罹及脾、肝、肾诸脏。湿热伤脾,脾主肌肉、四肢,故见弛缓性瘫痪,且因气虚不能运化水津,水湿内停,可致足肿。久病精血亏损,肝肾阴虚,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津亏不能濡润,即使肌肤干燥,肢体萎缩,强直不柔,而呈痉挛性瘫痪。此后复因阴虚内热,更灼津伤液,虚则内动,则可发生强烈痉挛。故随着病情的演变,瘫痪症状弛缓,而呈元气衰败之象。
组方设计
1、咽干,口渴者,用天花粉,芦根;
2、高热汗多者,用知母,连翘,金银花;
3、肌肉疼痛者,用乳香,没药;
4、胸脘痞闷者,用厚朴,茯苓,泽泻;
5、肌枯肢痿者,用鳖甲;
6、下肢体无力者,用牛膝,丝瓜络,木瓜,杜仲;
7、口干,心烦者,用麦冬;
8、肢痿不收者,用威灵仙;
9、心悸,怔忡者,加柏子仁,酸枣仁;
10、气虚血少者,用桂枝;
11、久病阴阳两虚者,用淫羊藿,补骨脂;
12、便秘者,用火麻仁,锁阳,肉苁蓉;
13、上肢瘫痪者,用桑枝,五加皮;
14、吞咽困难者,用石菖蒲,远志,桑白皮;
15、肌肤麻木不仁者,用鸡血藤,红花。
简介:赵宇辉,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满医药分会理事,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曾在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医科学普文章百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