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发展,都面临可持续性的问题,资源的高度集中可以快速造就一个繁华都市,但也很快会触及发展的天花板。所以,未来的城市胜在辐射,而不在集中,这也是国家中心城市的要义所在。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龙头,郑州带领着中原城市群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奔去,形成以郑州为主中心,以周边的开封、许昌、焦作、新乡等为次中心的都市圈格局。
如何实现主次中心的高效联动和优势互补?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怎样促进产业升级?怎样解决主中心虹吸和外溢的问题?11月12日,一场关于郑州都市圈新未来的讨论提供了一些思路。
后城市化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耀军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发展已进入后城市化时代,未来城市的最高境界是城市群,城市群就是城市之间的联系,城市发展到现在,不能只有城市,还需要城市和周边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
城市到目前为止已经比较成熟,比如城市产业、城市环境、城市的便利度还是可以的,但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却形成了明显的鸿沟,甚至和周边也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界限,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应该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的带动作用。
在张耀军看来,后城市化有四个特点,一是以人为本,城市和产业发展都围绕人来设计;二是产城融合,确切的说是产、城、人的融合;三是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和谐与合理;四是城市、乡村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做健康的都市圈。
郑州都市圈就是处在后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张耀军认为,目前国际国内双循环是一个大的格局,它的应有之义就是通畅,比如交通的通畅、信息的通畅、资金的通畅,人流的通畅等等,郑州都市圈作为中原最重要的经济热土一定能够大有所为。
而要抓住这一机遇,离不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认为,在交通便捷性方面,郑州都市圈还存在短板,尽管郑州是国家交通枢纽,但都市圈内的交通并不方便,比如都市圈腹地高铁是到达不了的,所以郑州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必须加快建设。
郑州都市圈引领中原经济
从地理上来看,郑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包括郑州全市域,开封中心城区及其下辖尉氏县,新乡中心城区及其原阳县、新乡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焦作中心城区及其武陟县,许昌中心城区及其下辖长葛市。都市圈总面积是1.59万平方公里,年郑州都市圈的GDP总量1.8万亿,常住人口万,拥有37个工业园区。
“应该说郑州都市圈以占全省不到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这37个工业园区创造了占全省1/3以上的规上工业收入。”王建国表示。
王建国认为郑州都市圈的发展有5个特点,一是人口流动一方面由“单向集聚”向中心城区集聚,另外一方面又向周边扩散的并存特点;二是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三是城市之间的联动由弱变强;四是郑州不再“全面虹吸”;五是都市圈的发展导向逐步由“生产经营空间”向“生态宜居空间”转变。
这五大特点是郑州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不过,都市圈的主中心郑州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经济外溢主体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般制造,以及相对低端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业态,四个次中心总体上看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还处于要素加速集聚的阶段,行政区域内部的辐射较少,跨区域的辐射几乎没有。
王建国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先做大做强郑州主城区,将郑州下辖的中牟、新郑、新密、荥阳、登封、巩义6个县市撤县并区,推进郑州与开封的同城化发展。然后在主中心与次中心之间开发一些节点,做产业新城,这些节点将在主次中心区的联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新城促进都市圈发展
华夏幸福在郑州都市圈的布局,恰好起到了节点的作用。据了解,华夏幸福在郑州都市圈的武陟、长葛、新郑、获嘉、新密、开封祥符等地建设了6座产业新城,落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都市食品、现代物流、专用装备、生物医药等12大产业集群。
在郑州都市圈的发展中,产业新城具有独特的价值。王建国表示,产业新城契合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就是产城融合发展。
“产业新城一般都布局到城市的周边去了,这样的布局对都市圈的发展是个巨大的支撑。不管从产业还是从生态上,从生活上,从文化上,它就是个巨大的支撑。产业新城助推了都市圈发展,提升了都市圈发展的品质,加快了都市圈发展速度。我觉得这应该说是未来都市圈发展的一个趋势。”王建国表示,都市圈的发展要借鉴它的模式,比如在都市圈广阔的腹地建田园综合体等新的业态,这样的话就构成了都市圈这个丰富多彩的这种状态,或者说丰富多彩的形式,我觉得这是下一步应该更好探索的东西。
编辑:石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