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招聘求职QQ群 http://mrkbao.com/xwzx/5190.html年出生,年入伍,年入党提干;
年,最“有出息”的时候,被选拔进入中央警卫团,在中南海当刘少奇的警卫员;
年,最“落魄”的时候,被“发配”到云南偏远小城,一呆就是四年;
年转业走上管理岗,却被人“举报贪污”,厂领导以自己“人头”为他做担保;
有员工盗取工厂物资,提着礼物上门向他求情,东西被他一把扔出门去……
今天所述故事的主人公一生经过无数波折,从北京中南海到云南边陲小镇,在人海中起伏不定。面对过往的“辉煌”和苦难,他说:“作为老党员,我的心里很坦然,因为我听党话跟党走,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
他就是长兴办孙庄社区居民杨丙三,今年84岁的他有着60年的党龄。老人朴实低调,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在北京中南海当过刘少奇的警卫员。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在杨丙三家的客厅里,墙上的玻璃相框很显眼。相框镜面光亮无尘,看样子是经常被擦拭。
杨丙三和战友的合照。
问及照片背后的故事,杨丙三老人伸手擦了一下相框,陷入了回忆……
年,19岁的杨丙三应召入伍,从长葛出发,同很多年龄相仿的男青年一道,坐火车到北京,进入军事教导营开始为期一年的军事学习。
年8月,因学习态度认真,工作负责,他被选派到中央警卫团,成了刘少奇的警卫员。
“现在坐高铁、飞机去北京很方便,但是中南海,很少有人有机会进去。当年我只有19岁,参军入伍,工作全是听从组织安排。没想到,能当上首长的警卫员,这对我来说,很光荣。接到通知,我就下定决心,要尽心尽力地干好工作。我是长葛出来的人,一定得争气,不能给家乡和父母丢脸。”
在警卫员的岗位,杨丙三一待就是7年。这段经历,也影响了杨丙三一辈子。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当时领导人住的环境还不如现在的普通百姓。那时新中国才成立,条件太艰苦了。”杨丙三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夏天暑气重,为了给房子遮阳降温,刘少奇只让人在房门口搭一个凉棚。能找到啥材料就用啥,只要太阳不直射门口就行。
“原来首长办公到半夜,甚至到凌晨二三点,还可以到食堂吃一口夜餐。后来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提出不吃肉,艰苦朴素过日子,大家就一致响应。办公到半夜,首长就着馍干喝口水,对付几口就算是吃饭了。”
因为要和外宾接触,作为首长的刘少奇衣服还算过得去。但是家属们,没有人搞特殊。大家和全国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衣服补丁摞补丁,鞋子露着脚后跟。从刘少奇身上,年轻的杨丙三看到了共产党员身上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他也逐渐明白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北京的首长们和百姓一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杨丙三感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也是无数共产党人吃苦受累换来的。孩子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因为来得太不容易。
“组织总有一天会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清白的。”
在杨丙三跟随刘少奇在外视察工作期间,北京却悄悄掀起了一场“风暴”。
年元月,刚从外地回到北京,杨丙三和战友就接到通知:7天内立刻离开北京,不走开除党籍。
按照安排,杨丙三和十几名警卫团的战友拿着3个月的工资元和路费50元,收拾行李,马不停蹄地去往云南丽江。
建国初期,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极为恶劣。一路上颠沛流离,一行人先从北京坐火车到武汉汉口,再转到贵州安顺。之后坐2天的汽车到昆明,再辗转至楚雄。经过爬山、坐马车,最终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丽江。
在丽江还没有安顿好,杨丙三又接到了通知,立刻去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从北京到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需要穿越半个中国。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横断山脉山区。每年10月1日之后,这里便会大雪封山,一直到来年5月,大雪融化,山里的人才能走出来,山外的人也才能进去。
“当地人大多数赤脚走路,披蓑衣、羊毛毡御寒。住的木屋里常年不离火,苞谷花烤一烤当饭,再喝点茶……即使是这样的伙食,一天也只能吃两顿。”杨丙三说,他们吃的饭是苞谷和野菜掺在一起的“沙沙”饭,不但拉嗓子,还噎人。幸好周边的山上有野核桃,能和当地人一起去打核桃充饥。
生活条件的恶劣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十年动乱”开始后,也波及了偏远的县城。杨丙三珍存的与刘少奇的合照,被翻了出来。从此以后,挨揍和挨批斗成了杨丙三的“日常”。
“吃苦受罪,年代所限都可以理解,只是精神上的折磨实在熬人。但我相信,组织总有一天会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清白的。不仅是我,战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
离开北京后,和杨丙三一样,被“发配”到全国各地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大家默默无闻地忍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期待着“重见天日”的一天。
被人举报“贪污”,有人以“人头”为他的清白做担保
年,杨丙三和战友们等来了组织的通知,转业回家。回到长葛老家,杨丙三感慨不已:“苦日子过去了,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一起转业回长葛的战友合照。
被安排到市工业局管理岗位上,他坚决推辞:“我没有读过几年书,干不了领导,我还干我的老本行就行。”
因为在部队耳濡目染,养成了坚持原则、忠诚老实的品性,杨丙三被组织选中,年,被推荐到市绒厂工作,主要负责厂区的日常物资管理。
杨丙三在市绒厂工作时期的照片。
“我没有啥文化,原来一直当兵。组织上相信我这个党员的为人,才交给我这项工作,我肯定得干好,要不然对不起大家。”说到这儿,杨丙三老人笑了。
尽管如此,杨丙三还是被人举报了。原因是家里盖房子用作房梁的木材,有人认为是他从厂里拉回的,这属于“贪污”集体财产。
很快,有调查组下来走访调查。这时厂里一位老领导却拍着桌子发“脾气”:“我以我的人头为杨丙三做担保。他是一名老党员,绝不会贪污公家的东西。”
对于这件事,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杨丙三底气十足:“我到现在都可以拍着胸脯向党组织保证,我杨丙三没有干过一件占公家便宜的事,所以组织可以放心调查我,我一点儿都不害怕。”
一番查证之后,杨丙三的清白得到了证明。他工作起来更“硬气”了。
“那个年代,人都过得艰难。也许我应该心软一点……”
可就是这个硬气的工作风格让杨丙三老人至今对一件事遗憾不已。
一天,厂里来了一位18岁的年轻人小陈。因为父亲是残疾人,考虑到小陈的情况,厂里特意安排他到锅炉房,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也方便照顾家里。
恰巧,锅炉房实验室物资由杨丙三负责,他准备多带带小陈,让其尽快熟悉工作。谁知,锅炉房里用来监测水质的盐总是缺个一两包,对不上入库记录。操心着物资库存情况的杨丙三,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盗盐的人竟是小陈。
这让杨丙三又恨又气:“常言说人穷志不短,小陈好不容易有个稳定工作,不好好干,咋想着走歪门邪道。我当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咋不能给家里人和自己争气呢?”
考虑到小陈家庭困难,杨丙三本想给他机会,教育一下,让他补上钱。没想到,小陈竟然没罢手,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家里偷盐。恨铁不成钢的杨丙三马上找到小陈进行质问。在小陈承认偷盗行为后,杨丙三立刻对他进行了辞退处理。
后来有厂领导带着小陈,拎着当年颇为难买的罐头向杨丙三求情,希望杨丙三能照顾一下。听到这话,杨丙三恼了,一把将罐头扔出门去,并且放出狠话:“我是老党员,我不允许有人偷盗集体的财产,让国家受损失。以后谁都不要再来找我求情,来几次,我扔几次。”
如今,提到这件事,杨丙三后悔自己的“绝情”:“那个年代,日子都过得艰难。也许我应该心软一点……”
年,60岁的杨丙三光荣退休,他特意将退休证装裱了起来:“组织认可我的工作,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心中无愧。”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静和长兴办党工委书记张小昊为杨丙三和刘改娥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今年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静和长兴办党工委书记张小昊将“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送到了杨丙三和老伴儿刘改娥两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手中,这让两位老人激动不已。
如今,杨丙三回想自己从在北京的中南海做首长的警卫员,再到云南偏远小城挨批斗,转业工作后被人举报的种种经历,他很释然:“我这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吃的苦、受的罪是对我的磨炼,我也都扛过来了,所以现在的我很坦然。”
“俺这个叔很正直,很有原则。人也很好,这么大岁数,还主动帮村里打扫街道,带着其他党员支持村里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孙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根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