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葛一79岁大爷全镇人遇事儿为啥都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从事乡村教育事业37年,所教学生遍布古桥镇十里八村;担任镇社会法庭法官11年,为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件;编写扶贫小品、快板书等剧本,两年带宣传队进村演出近百场;

有威望、明是非,有热情、有担当,他就是许昌市“好乡贤”——长葛市古桥镇贾集村贾保见。

年度许昌市“乡村光荣榜”名单中“好乡贤”称号获得者贾保见。

“社会法官调解时该扮红脸就得扮红脸,遇到赡养问题,‘客客气气’不能解决问题!”

在我市农村,活跃着一批有声望、有能力的贤达人士,他们响应党的乡村振兴号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

今年79岁的古桥镇贾集村村民贾保见就是其中一位。虽然18年前就已退休,但为了有效地帮镇、村群众化解矛盾,维系情感,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古桥镇社会法庭“接案、断案”。

上周末,小编前往贾保见家中采访。一进大门,看到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庭院,顿感心情舒畅。“在农村,院子地面硬化、屋里铺上地板砖后,看起来卫生整洁。上年纪了,家里弄得邋里邋遢不像话。”一开口,贾保见的话语中就透漏出一种较强的自律意识。

自年古桥镇社会法庭成立以来,大专文化的贾保见和同是退休教师的娄留安二人就一直承担着常驻法官的工作。此外,古桥镇每个行政村还设有一名非常驻法官,和贾保见一样,他们多是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教师和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等,在村里人气较旺。

在每月集中召开的一次例会上,他们除了学习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常识外,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调解水平。

由于为镇社会法庭作出突出贡献,贾保见多次被评为我市“优秀社会法官”。

民事案件较为复杂,贾保见遇到最多的是婚姻家庭、赡养和邻里纠纷等案件。有一次,80多岁的刘庄村老太太刘某(化名)到镇社会法庭告状。当时正值夏季三伏天,她没吃早饭从家出发,中午时分才赶到,社会法庭的门已经关上。随身只带了一把芭蕉扇,又累又热,刘某晕倒在了门口。

由于平时没有午休习惯,吃完午饭就来“上班”的贾保见发现了刘某,赶紧和别人一起把她喊醒,扶她进屋坐下:“大姐,你是哪村的?为啥会在这?”

“我今天是来告状的。”老太太回答。

“你告谁?”贾保见已猜到几分。“告俺的孩儿,他们不孝顺!”老太太情绪激动。

见刘某身体有些虚弱,贾保见先给老人买了一份手工面吃,直到刘某放下碗筷,才开始细问:“老大姐,你为啥告自己儿子?”

据刘某讲述,由于婆媳关系不和,她轮到一个儿子家生活时,过得很委屈……说着哭着。了解清楚原委后,贾保见对刘某说:“大姐,我帮您调解!”

于是,他通知老太太所在村的村干部:“你们喊上刘某的几个儿子来镇社会法庭,他老母亲来法庭要告他们!”电话里,贾保见语气严肃。

不一会儿,几个人就赶到了,贾保见先给他们各自倒了水。当他给刘某的一个儿子倒水时,由于相互都认识,他不好意思地说,“贾老师,咋能让您给我倒水呢!”

贾保见听了,正话反说,“我这杯水是给孝子倒的。”瞬间,刘某这个儿子的脸就红了,在场的另外几个人也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经过调解,他们在赡养义务协议书上签了名字。甚至一个孙子还主动表态,“以后如果你们不管,我愿意管俺奶。”

“社会法官调解时该扮红脸就得扮红脸,遇到赡养问题,‘客客气气’不能解决问题!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该怼就得怼他!’”贾保见说,对于不孝儿孙,调解时要掌握好分寸,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与以法育人相结合。

“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看重家风。如果出现矛盾,只需说中他的要害,立马就会认错。”

“在镇社会法庭干了几年,经常有人来家找他调解。”在一旁的老伴笑着说。由于贾保见当了一辈子教师,近些年又帮很多人成功调解过争端,在乡里乡亲们中威望高、口碑好,所以附近谁家里吵嘴闹矛盾一时解决不了都会来找他,也比较能够听得进去他的意见。

贾保见(左)和他的老伴儿在自家院子里。

前几天,他刚劝和了一场姑侄矛盾。“叔,麻烦您到俺家走一趟,家里有点矛盾。”刚从镇上回来,本村一个回娘家看望父亲的闺女就来贾保见家请他。

到了后,贾保见先询问侄子骂人的原因。“为了替父母抱不平,我一时情急对俺姑说了几句难听话。”侄子愤愤地说。原来他的爷爷常年卧病在床,几个姑姑又都在外地,无法伺候,只是每月寄点钱。这次回来后,姑姑见自己嫂子没在家,就抱怨了起来,没想到侄子在一旁听不下去了。

“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俗话说床前没有百日孝,你哥哥不在家时,你嫂子作为儿媳每天都要照顾老人起居,很辛苦。”贾保见一边给姑姑摆事实、讲道理,一边又教导侄子,“孩儿,你是个大学生,有文化,说话应该有水平,现在给恁姑姑道个歉,以后不要这样了。”不到一个小时,姑侄俩当场和好。

此外,不管是因工人受伤需要赔钱的包工头,还是助产时被老牛踢伤后追讨补偿的打工者,遇事儿后都希望贾保见能帮他们维护公正。有时,为妥善化解矛盾,身体还算硬朗的贾保见会骑车跟着当事人到现场进行调解。

“相对来说,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看重家风。如果出现矛盾,只需说中他的要害,立马就会承认错误,比较好调解。而识字不多的人,想法较犟,情理结合还说不通的条件下必须依法调解。”贾保见总结。

贾保见手写的综治中心矛盾调解室工作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巨大红利的释放,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在古桥镇社会法庭工作的11年间,贾保见亲自见证了镇里民事诉讼案件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从刚开始每年有多起减少到现在的起左右,数量一年比一年少。这说明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贾保见很自豪。

还值得称赞的是,古桥镇社会法庭的法官们一直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工作原则。为提高村民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年,贾保见和爱好文艺的社会法官、群众组成“精准扶贫”宣传队排练节目,截至年年底,为全镇33个行政村送演近百场。

贾保见年轻时在古桥三中执教,每年都带领学生参加文艺汇演。

他们自编自导《懒汉脱贫》小品、经典戏曲唱段、脱贫攻坚快板三句半、诗朗诵等节目,赶场时骑电车拉上锣鼓家伙什和乐器等,派头非常接地气儿。50公分高的小舞台下,坐的多是上岁数的老人,演到温暖处,她们拍掌叫好;演到心酸处,她们又手抹眼泪,颇受感染。

每逢重阳节,贾保见他们还带队到古桥镇敬老院慰问演出。“由于村里很少有大会议室,不管是冷天还是热天,演出都是在室外进行,即使这样,大伙儿的热情也都很高,乐此不疲。”贾保见笑着说。

贾保见带领古桥镇“精准扶贫”政策文艺宣传队在各村轮流演出。

连日来,贾保见忙着收集贾集村人口普查基础资料。“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社会法官,我们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自觉协助村‘两委’干部的工作,在村里带个好头。”贾保见说。

年9月,贾保见荣获许昌市“好乡贤”称号。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对这份工作产生浓厚情感的他要求自己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生态度坚持到底。

出品今日长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