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发与渊明论稼轩各期创作心态之转变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

白发与渊明——论稼轩各期创作心态之转变

余读古人诗集、词集,若是编年之作,不至“白发”二字,总不见佳。盖文人多情多思,故早生白发,而白发愈使其人有人生苦短、壮志难成之感,此时再为诗为词,宜更增凄凉、酸楚之情,旷达无奈之思,而其所作则愈感人至深,无复少时“强说愁”之扭捏作态。

从白发初生,到华发满头,若使其人仕途顺畅,其文学创作必随年华流逝而变为平淡寡味;若其人遭遇坎坷,则其原来功名事业昂扬奋发之心,变而为磊落不屈之情,洒脱超然之思,其文学之“老境”,始能炉火纯青,达于极致。此是创作之一般规律,衡之古今才人,鲜有例外。

宋代词人,稼轩实为第一人,其词自壮至老,屡屡提及“白发”,云“白发”是稼轩词中核心意象之一,并不为过;而其对“白发”之体悟,实是稼轩对时代、历史、自我体验深化之标志,亦是其创作愈老而愈至化境之成因。与“白发”近似,陶渊明则是稼轩创作中反复提及之人物,其不同时期,谈及渊明,实亦可证其心态之转变。下以稼轩创作时间为序,以“白发”、“渊明”为主要切入点,略述稼轩各期创作之心态之变化,与其词作登峰造极,雄视千古之原因。

一、俊爽质直——稼轩词早年风格

邓广铭著《稼轩词编年笺注》中,首编“江、淮、两湖之什”,仅存词八十八首,起南归之初(),迄宋孝宗淳熙八年(),为稼轩二十四岁至四十二岁时作品。八十八首中,三十五岁前(年前)之作品,仅十数篇而已。词体本适于抒情,稼轩为人浓于情感自不待言,且此段年华又是人之情感最易激发时期,偏偏稼轩此期作品今存极少。此非创作之少也,实删汰之多也。盖可见稼轩对其早期词作绝不满意,“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赋新词强说愁”,稼轩故已夫子自道。欲令后人识吾稼轩,则其少时之作,仅其天才早彰之证明而已。

稼轩叹老之句,始于乾道八年(),其时稼轩方三十三岁,其《木兰花慢》词云:“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时稼轩守滁州。南渡十年,守此一城,殊负稼轩平生恢复之志,所以“老来”云云,非说此身即老,而是说老大无成,虚负岁月,急欲发挥己长,征战沙场,词尾云:“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可证此意。又淳熙元年()冬所作《水调歌头》云:“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均可见稼轩此时自许颇高,急欲成就功名之心态。

至淳熙元年(),稼轩三十五岁时,其词中始有“白发”之语。《菩萨蛮》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同时《太常引》:“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至淳熙二年()《满江红》云:“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可知稼轩三十五六岁时,头上始见白发。稼轩于年出任江西提刑,为南宋小朝庭扑灭赖文政之茶商起义军,仕途大有起色,况方当壮龄,故虽偶见白发,并未十分加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