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师道的音乐道乐渊源与演变 [复制链接]

1#
钙泊三醇软膏 http://pf.39.net/xwdt/170808/5606895.html

↑↑↑"阁有经綸"↑↑↑?敕书阁(藏经阁):文化交流、书籍查询、资料收集、图书阅读平台!

天师道的音乐

道乐渊源与演变

一、道乐渊源

中国道教音乐,源远流长,自有道教的踪迹开始,就有了自然吟咏。远古时代,人民崇尚自然,一切祸福均寄托于自然,而不完全寄托于人。故有“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于我哉”的吟咏,经历唐、虞、夏、商、周、秦等历代巫祝方士的神舞、悦辞,均为道教音乐的雏形。

迨至后汉,张道陵始创道教,开始有了道教的简单仪式和简单的音乐。民间也流传着《*老弹》大曲。晋时嵇康作《声元哀乐论》,阮籍作《乐论篇》,都具有一定的道家思想。北魏明元帝神瑞年(年),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受太上老君《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充实了道教仪式和道教音乐,改直诵为音诵,制作了《华夏颂》、《步虚辞》等经韵乐章。至唐,唐高宗令乐工作道曲道调,并亲自研究道乐,同时吸取西域和民间曲调以充实道曲内容。唐玄宗好道,尤喜道教音乐,曾亲自参加道教音乐活动,主持“霓裳羽衣舞”,创作《霓裳羽衣曲》、《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又命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李会元制《天罗天曲》,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天宝十四年,玄宗又亲自教授道士步虚声韵。至宋,徽宗酷信道教,把历代道乐编汇成《玉音法事》。明代,朝廷设有神乐观,召集道童练习道教舞乐,明成祖时,辑有《大明御制玄教乐章》这些曲谱,承袭了唐、宋、元以来的旧乐,吸收了南北曲调,形成了后代所谓的“宫廷音乐”。道士傅若霖又奉旨编订《大明玄教历成斋醮仪范》,使道乐更趋规范化。此外明代古琴谱中的《庄周梦蝶》、《羽化登仙》、《逍遥游》、《八公操》、《颐真》等乐曲都是宋、元、明代的民间著名道曲。清乾隆十五年(年),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娄近垣编辑整理《清微*箓设仪》,后附道曲17首,包括:《金字经》、《川拨调》、《对玉环》、《清江引〉、《园林好》、《十八拍》、《隔凡》、《浪淘沙》、《一封书》、《桂枝香》、《环山水》、《梅梢月》、《效丈》、《步步高》、《扑灯蛾》、《碧桃花》、《玉娇枝》等。这些曲调,有的继承了下来,有的流传到其他各地,有的失传。

二、道乐的演变道乐的来源,大部分是来自古代流传下来的宫廷道乐。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音乐不断吸收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现在既有庄严幽雅的宫廷韵调,又有潇洒活泼的地方韵调。既可以集中到宫观使用,又可以分散在民间家中使用。因此江南正一教派的道乐,都具有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

来源于:中国龙虎山天师道

主编:张金涛会长

江西人民出版社

阅读推荐嗣汉天师府

敕书阁(龙虎山道教学院图书馆)书籍募捐

嗣汉天师府

敕书阁(龙虎山道教学院图书馆)书籍募捐

天师府书籍募捐倡议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