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稀罕长葛这村大过年从内蒙古运回100多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多头牛,就是俺拐河杨村里的一棵棵摇钱树啊!”2月22日,坡胡镇拐河杨村党支部书记时超激动地说。

元宵节刚过,过年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时超就在村口迎回了一批“宝贝疙瘩”。多头西门塔尔牛犊经过多公里长途跋涉,抵达长葛。

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门塔尔牛,是拐河杨乡村振兴的希望。

这批平均体重斤左右的牛犊将在拐河杨村由村民精心喂养10个月左右,成长至斤。“按照每头牛平均利润元算,扣除运营成本,单这一批牛就能为村民带来60万元收入!”时超说。

拐河杨位于坡胡镇中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是长葛肉牛养殖加工基地。在乡村振兴大潮下,这项产业将为2多口村民带来新的机遇。

风险集体承担,村民只管养,每头牛纯利润元

孔凡松是拐河杨村第一个找到村“两委”领养牛犊的村民。

从去年国庆至今,孔凡松先后在村里领养了10多头肉牛。平常一户村民不过领养一两头,孔凡松领养这么多,他很有信心。

早在半个世纪前,孔凡松的爷爷就为生产队养牛。

改革开放后,他的父亲也曾养过一段时间肉牛。时至今日,已过不惑之年的孔凡松还记得自己年幼时候,家里养牛的日子。

图为时超考察过的一家呼伦贝尔本地养牛场。

“那时候我放学了,爸妈都在田里忙农活儿,家里没人,就陪着牛玩。”说起这段经历,孔凡松带有一丝自豪,“听村里老人说,过去俺村养牛在全长葛都可有名,一到有集市时,俺村人牵的牛在集上卖得最好!”

但养殖业自带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也让肉牛养殖这个拐河杨村一度兴旺的产业逐步没落。

“养牛总结一下就是人伺候牛,牛又不会说话,有一点儿不对头你都得照护着。有时候生病了或者碰到瘟疫,那可是血本无归啊。这种风险个人根本承担不起,后来村里养牛的也慢慢少了。”孔凡松感叹说。

如今,拐河杨村组织人员到内蒙古找牛、买牛、运牛,村民们只要签署一个养殖协议书,交上很少的押金,就能把牛领回家养殖。

拐河杨村委委员孔令军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大学学习的就是兽医专业,村民在养殖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等到出栏时,村民只需要把牛交回村里,完全不用担心后续的售卖问题。

按照一头牛每天20元的纯利润,养殖周期10个月来算,村民领养的每一头牛都能带来元收入。

拐河杨村有肉牛养殖历史。

“村里把买牛、卖牛的工作都做好了,咱只管把牛养好就能挣钱,这好事儿在过去去哪儿找啊!”孔凡松说,“我相信有村里帮大家铺好路,咱拐河杨村跟过去一样能靠养牛赚钱!”

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长葛,要为村民铺上致富的新道路!

“把这群宝贝迎回家,算是给俺村2多口村民一个交代,也算是让大家看到了村‘两委’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产业化的决心。”说这话的人叫郭伟杰,自从去年拐河杨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产业后,郭伟杰就成了一个大忙人。

从最开始的挑选品种,到后来在大草原上和牧民面对面地沟通,再到寻找养殖专家搭配饲料,拐河杨村肉牛养殖加工产业的每一步郭伟杰都参与其中。

“一开始,时书记提出来要养牛时,很多人都说拐河杨过去养得那么好,现在没人养了说明养牛不行。现在眼看着这项事业一天天变成现实,这份参与感想想都激动啊!”郭伟杰说。

年初,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收官,乡村振兴开始成为农村最响亮的旋律,而在小小的拐河杨村,只有6人的村“两委”却在谋划自己的大事业。

从去年国庆开始,拐河杨村相继从呼伦贝尔引进牛犊余头。

位于长葛西部的坡胡镇最有名的产业是机械加工,但拐河杨却缺乏工业基础。为了不掉队,大家决定搬出村里老手艺——养牛。

“当时大家决定养牛,一是因为俺村原本很多人养牛,有这个传统。二来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牛肉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肉牛养殖是传统养殖业里前途相对宽阔的一个分类。另外,咱们长葛本地养牛一般养的都是奶牛,肉牛养殖相对比较缺乏,我们也算是填补了一个市场缺口。”时超说。

确定了方向后,就是寻找产品。

国内传统的肉牛以黄牛为主,最为出名的是五大良种黄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河南本土的肉牛品种以南阳牛为主。为了凸显差异优势,拐河杨村最终选择了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门塔尔牛。

自去年国庆前后至今,拐河杨村先后从呼伦贝尔引进牛犊多头。这些来自数千公里之外的小牛犊,逐渐撑起了拐河杨振兴的新希望。

“只要是为群众谋福利,我们这点辛苦就不算啥”

在拐河杨村东,万松食品厂内,孔超正带着员工调试刚运行不久的风干牛肉生产线。按照时超的计划,这条生产线将在未来走出拐河杨村牛肉加工产业的第一步。

“这套生产线年前就搭起来了,不过那时候运回来的牛比较少,也只是尝试着做了一些样品。”万松食品厂经理孔超说,“不过年后村里运回来的牛越来越多,我这边也得准备好,到时候不能拖后腿啊!”

孔超也是拐河杨人,自家的食品厂已开了30多年,之前一直是制作辣条。去年秋天,村里重新开始养牛,孔超就引进了一条风干牛肉生产线。

“用俺时书记的话来说,这叫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化。”孔超说,“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次前景可观的转型升级。”

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化,这正是拐河杨这个小村庄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发展野心。

“长葛本地没有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企业。我们村有养牛传统,还有食品加工企业。为什么不趁着乡村振兴的大好局面,将我们村的这个小产业整合起来呢?”时超说。

因为还是草创阶段,整个项目的投资还集中在少数村民。随着先期构想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村民也从原本的观望态度加入了整个项目中。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元宵节后运回来的多头牛犊已被领养完了。

从长葛到呼伦贝尔,0多公里,坐火车要一天一夜。

第一次去的时候,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让时超和郭伟杰几乎要迷失方向。但随着往来次数的逐渐频繁,他们内心的那一份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我们拐河杨不像镇里其他明星村那样,或是有工业基础,或是有交通优势,我们有的只是几十年的养牛传统和群众想要以此增加收入的强烈愿望。在这个时代,只要我们团结,肯努力,乡亲们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时超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