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穿行在老城镇各社区(村)的房前屋后,总能看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
街面变干净了,道路两旁的果树、花卉令人应接不暇,曾经的荒坑、荒地更是摇身一变成了景点、游园……
3月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同时,长葛市老城镇积极开展“荒坑、荒片”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减少卫生盲点,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
和平社区:由旧变新,利用辖区“古迹”,打造新式农村景区
作为河南省13个“千年古县”之一,长葛多年的风云流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老城镇曾是中心城区,更是“藏宝无数”。
和平社区位于老城镇中心地带,四通八达,是老县衙的所在之地。
年,当时县人民政府从旧县衙搬到和尚桥镇,旧县衙被公社使用。由于当时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淡薄,导致老县衙内部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直到年,市文物局对旧县衙进行了勘察,并将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老县衙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旧县衙历史悠久,明朝时修建,后来几经翻修,但依稀能看出当时的影子。”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志军介绍,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社区针对村委会西边的老县衙片区实施修复,并进行综合整治,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可供玩乐休息的健身广场。
目前,老县衙一期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与此同时,和平社区结合文化古迹,重点对八角琉璃井和钟繇洗砚池进行翻修改造。
为进一步保护文化古迹,和平社区在八角琉璃井之上修建了一个可供休憩的亭子。
正在修建中的钟繇洗砚池。
据了解,钟繇洗砚池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米,水深丈余,常年不涸。池边有石台,为钟繇台。清乾隆十二年《长葛市志》载:“钟繇台在县治前,繇常学书其上,洗砚于池,池水尽黑……”
尽管如此,居住在洗砚池周边的社区居民却十分嫌弃:“啥古迹!就是一个臭水沟,都不敢走近,那味儿,忒臭!”
为转变这一状况,和平社区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投入上百万元,先是将洗砚池放水,在彻底清扫干净池底陈年堆积的垃圾和淤泥后,再对池壁铺砖。
“下一步,我们还会在四周进行绿化,将其打造成我们社区的特色景区,切实改善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把钟繇洗砚池的名声打出去!”朱志军说。
双庙社区:由荒变绿,荒坑变成“聚宝盆”,助力“生态经济”
据双庙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军伟介绍,双庙社区共有3个自然村,但因为经济基础薄弱,3个自然村内面临着各类环境问题。近年来,朱军伟等“两委”班子成员想了各种法子,企图改变社区的环境面貌,但没有经济支撑,只能一缓再缓。
趁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潮,由“两委”干部带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双庙社区对环境进行了全面清扫,并采用“以点带面”的模式,集中力量对尚庄村进行改造,修建了米的排前路和污水管网,重点打造好示范村,让整治效果人人看得到。
“环境整治最重要的还是靠人,而要想获得群众的支持,就得通过干实事,让群众有获得感。”朱军伟说。
小编来到双庙社区时,不少社区居民趁着好天气走出家门,到村委会对面的小广场上聊天。在离他们距离不远的西南方,就是社区最新改造完成的“大工程”。
“以前这坑里面全是垃圾,一下雨污水横流,气味大得熏眼,从我小时候起就是这样,简直不能看。”在下辖自然村何庄村,朱军伟指着一处大坑对小编说。
双庙社区内残存了大大小小的荒坑亟待整治,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题,其中尚庄村的荒坑面积达㎡,何庄村的则达㎡,大小和治理难度紧排其后。
今年3月,双庙社区耗资几十万元对社区内的荒坑进行了集中整治,坑里面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都被清扫干净,单清扫何庄村的荒坑就花费了9天时间。随后社区又购进棵景观树,并将多棵海棠和樱花树种植在荒坑四周。
如今,这里早已经不是朱军伟先前描述的那幅景象。
“好的环境谁不喜欢?以前谁家有垃圾都往这坑里面倒,但是现在经过整治,群众自觉性提高了,不但自己不往坑里面倒垃圾,还主动当上了‘监督员’,负责荒坑的管理。”朱军伟说。
下一步,双庙社区还计划将整治好的荒坑利用起来,因地制宜,看是否能改造成池塘,再买一批藕苗、鱼苗进行养殖,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增加社区的集体收入。
“荒坑改造,既美化各村的环境,又能将其利用发展集体经济,是真真实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老城镇党委书记黄志强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将持续发力,扮靓‘人文老城’,让老城环境美起来、人气旺起来、经济兴起来!”(全媒体记者/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