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四十年扬帆再起航
——专访农行连云港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葛儒
编者按:
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选择在港城安家落户,各家银行从连云港的飞速发展中汲取养分,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三农”、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大突破之年,也是各家银行机构迈向全新发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港城各家金融系承载着怎样的梦想,对行业、对民生有何看法,又将如何拓展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参与我市“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助力港城新一轮经济增长呢?
本报陆续推出《聚焦金融力量与行长面对面》金融业高端系列访谈,邀请各家银行行长分享经验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港城金融业,倾听他们的制胜之道。
年8月5日,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市支行”的一纸通知,开启了农行连云港分行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序幕。复建以来,农行连云港分行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和天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与港城经济转型发展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取得了显著的业绩。特别是近年来,农行连云港分行呈现出高质发展的态势,经营管理工作跃居全省农行系统的前列。年,农行连云港分行党建工作考核、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三农业务考核均排名全省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连云港分行领导班子和市分行分别被省分行评为年度“四好”领导班子、优秀班子和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01
记者:今年对农行连云港分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复建40周年。40年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瞬,但是对农行连云港分行来说,却是发展壮大的关键40年。这40年,连云港分行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葛儒行长:
从年8月5日复建,到年10月8日投用首台自助取款机;从年11月成立“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金穗信用卡业务部”,到年9月剥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和托管农村信用社职能;从年6月30日实现利润万元,账面利润万元,结束自“分脱”改革以来亏损局面,到年6月初,农行连云港分行各项存款余额在全市金融机构中率先突破50亿元……这些都是我行复建40年来稳步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是有了这些实践,我行才逐步奠定了行稳致远的发展基石。
年7月,农行连云港分行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行积极营造“主动作为、能谋善谋、务实落实、抢先争先、久久为功”的企业文化,激发干部员工发扬“挑战不可能”的精神,经营管理工作得到高质快速、稳健平安发展。年,全行存款持续增长,一季度存款总量突破亿元;二季度存款总量跃居四行第一。全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同比多增6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3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对公存款分别比年初增加24亿元、16亿元。
可以这么说,复建40年,农行连云港分行在不断摸索中奏出了精彩的交响乐。
02
记者:百业兴则金融兴。近年来,农行连云港分行是如何扎根港城土壤,围绕港城的主流经济、主流产业、主流客户,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入实体经济的?
葛儒行长:
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多年来,农行连云港分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石,坚定不移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做好金融服务,农行连云港分行主要围绕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纳税和进出口“百强”客户、央企和地方国企,及其主流客户群开展重点营销。近年来成功发行港口集团、方洋集团等近20亿债券,为田湾核电及连盐、青连、连淮扬镇等铁路建设项目授信亿元,支持上合物流园铁路装卸场站项目、海州区棚户区改造、徐圩港区起步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以及斯尔邦石化、天明机械等优质民营企业,并积极支持“三大行动计划”企业,向相关企业投放贷款近20亿元。
同时,我行还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想实招,做细活。不仅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及传统产业升级等,还针对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采取“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等措施,重点推动海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港口物流货运代理、水晶市场等特色产业及机电、装修、农产品等专业市场项目信贷投放。到去年末,审批通过东海硅产业群、赣榆沿海养殖等项目49个、合作金额近10亿元。
此外,我行还积极降低融资成本。去年7月份以来,实行普惠金融贷款优惠利率,全年融资平均成本4.77%。目前继续对民营实体经济主体实行普惠金融优惠贷款利率。为减少小微企业“过桥”环节费用支出,我行对生产经营正常、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小微企业客户办理应急转贷,给予续贷支持。
03
记者:不日新者必日退,不利变者必渐衰,创新向来都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行连云港分行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
葛儒行长:
多年来,我行坚持改革创新,经营活力和发展动能不断迸发。
为主动适应市场、加快信贷经营战略转型,我行围绕县域经济特点,制定实施“一县一方案”;围绕优势行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或成熟专业市场,创新“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新模式,开展批量化营销和运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原则上实行一次调查、一次补充、一次预审、一次上会,切实提高运作效率。小微企业“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审批通过项目8个、金额3亿元。
围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我行还不断促进“线上”“线下”产品服务融合共生。大力发展“苏微贷”“苏科贷”“苏担通”等增信融资业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实体经济的杠杆作用,形成规模效应,并扎实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微捷贷”“数据网贷”等线上获客产品,加快推出“抵押e贷”“质押e贷”“纳税e贷”等产品,逐步建立涵盖不同额度产品的“小”系列和“微”系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