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河镇有这样一个村支书,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他自掏腰包20万元——“村里搞蔬菜大棚,我带头投20万元,前三年我不参与分红,挣钱了大家先分。如果是赔钱了,算我的。”
“同时,每年不会让参与投资的村民收益低于一分的利息!如果蔬菜大棚不挣钱,我给大家出利息。”
在蔬菜大棚工作中的李丰年(右一)。
就是这样一个有魄力的村支书,让全村很快筹集了万元发展蔬菜大棚经济!
今年上半年,依托大棚经济,村集体收益达到10万元!入股的村民都得到了分红!看到上半年大棚收益后,不少村民都申请入股……
这个村支书就是烧盆宋村的“领头雁”李丰年。在前几天全市镇(办事处)项目观摩评价活动中,李丰年得到市委书记尹俊营的点名表扬——“不计个人得失,拿出20万元带动村民致富,李丰年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党员干部就要发挥这种先锋模范作用。”
“我想着趁还年轻,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村里作些贡献。”
李丰年经营着一家浴柜厂,一直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年,他参加村里的换届选举并成功竞选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其实,李丰年竞选村支书这个念头并不是突然间产生的。
“近几年,我发现原来跟我们烧盆宋村情况一样的周边村,都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变了样儿!唯独我们村没有明显变化,作为烧盆宋村人,我有些坐不住。”李丰年说,“我想着趁还年轻,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村里作些贡献。”
怀着这样一颗初心,李丰年开始担任烧盆宋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慢慢上手后,李丰年才发现不是这些年村里没变化,而是变起来并不容易。
“我们村企业少,想依靠企业带贫、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不太现实。就拿村里的企业天源牧业来说,这两年效益不好,蔬菜大棚已闲置5年了。”李丰年说。
没有企业咋能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咋能带领群众致富?咋能让村庄摆脱软弱涣散村的名声?这些问题成了李丰年整天思考的问题。
“既然自己没思路,不妨出去看看其他贫弱村是咋慢慢变强的。”李丰年说。
就这样,几十年没进过课堂学习的李丰年,为了烧盆宋村能改变,不断在长葛党校、新乡、鄢陵等地学习集体经济和“三变改革”相关知识。
经过学习,李丰年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能增加群众收益,还对村里发展有益处。学习结束后,李丰年几乎近一年时间都在为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奔走。
“东边沟冯村是全国文明村,西边闫楼村是省级文明村,俺村在中间夹着可难受!我既然当上村支书了,就得干出来点名堂!”
“在外学习时,我发现不少村子是依靠农村农产品慢慢发展起来的。通过集体种植蔬菜产品,不少村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李丰年说,那天我想到这儿时脑子灵光一现,天源牧业的蔬菜大棚不是还闲置着吗?要是这块地能用来发展蔬菜大棚经济,不就能壮大集体经济了嘛!
想着是挺简单,没想到真干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容易。
李丰年介绍,对我们这个原来软弱涣散的村子来说,村民们早已缺乏信心,对村里发展大棚经济的做法一时间难以认可,不愿意投资入股。
“天源牧业做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盈利,咱村里干就能挣到钱?我可不相信。”
“就是种个蔬菜,肯定挣不到什么钱,万一赔了可咋办,不投!”
……
年初,村民们对李丰年发展大棚经济的议论如一盆盆冷水浇来!
同时,天源牧业也不愿出让蔬菜大棚,他们表示,这些蔬菜大棚从无到有花了近万元,如果就这么出让了,那亏损实在太大。
村民们的不信任再加上天源牧业大棚出让不顺利,这让怀着极大热情的李丰年一开始就碰了壁。
尽管如此,李丰年也没有失去信心,反而让他更坚定认为,说服大家这件事需要有一个过程。
“那也不能不干!东边沟冯村是全国文明村,西边闫楼村是省级文明村,俺村在中间夹着可难受!我既然当上村支书了,就得干出来点儿名堂!”李丰年说。
“村里搞蔬菜大棚,我带头投20万元,前三年我不参与分红,挣钱了大家先分。如果是赔钱了,算我的。”
接下来四个月里,李丰年及村里的工作人员不断在主题党日会上强调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引导大家积极转变思想。
“一开始村民都认为这企业是我牵头,到最后收益肯定是都落在我手里。我就想着不能因为村民这一点儿顾虑,阻碍集体经济发展。”李丰年说。
随后,李丰年的一个举动,算是给村里的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入股动员会上,李丰年发言:“村里搞蔬菜大棚,我带头投20万元,前三年我不参与分红,挣钱了大家先分。如果是赔钱了,算我的。同时,每年不会让参与投资的村民收益低于一分的利息!如果蔬菜大棚不挣钱,我给大家出利息。”
在李丰年积极带动下,村里79户群众入股40万元,贫困户以小额贷款形式入股12万元,村集体入股30万元,共筹集资金万元。
这下集体经济的资金算是到位了。
随后,李丰年又多次与天源牧业老板商议,最终用30万元获得了大棚的使用权。
年从10月份开始,李丰年便组织修缮这些年荒废的大棚。因为资金受限,仅修缮了15个大棚中的9个。1个月后,大棚改造完毕开始启用。
11月初,大棚内种上了辣椒、西红柿、平菇等蔬菜。
截至今年5月底,9个大棚半年集体收益达到10万元。其中贫困户承包的一个大棚净收入元。此外,入股的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能分红0元。贫困户还参与4号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除却分红每月还能领到元左右的工资。靠这座大棚,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能增收2万元。
“今年下半年,我们会继续号召村民入股,搭建冷库并做蔬菜精加工,同时发展电商经济,争取进一步增加收入!”
李丰年介绍,尽管现在蔬菜大棚已取得初步进展,但距离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收益数额还有一定差距。
“要建设美丽乡村,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让群众增收,让村里的‘钱袋子’鼓起来。”李丰年,所以大棚经济一定要搞好、搞活!
“看到上半年的大棚收益后,我们村不少村民都想入股。今年下半年,我们会继续号召村民入股,搭建冷库并做蔬菜精加工,同时发展电商经济,争取进一步增加收入!”李丰年说,现在我们的经营还没步入正轨,虽然我对电商经济不太懂,但我会继续学习提升,争取今年把这15个大棚利用最大化、收益最大化。
此外,李丰年告诉小编,如果蔬菜大棚稳定增收后,他还计划再开办食品加工企业,把集体经济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内容来自:今日长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