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会场
迈向老龄社会,农村老人如何不掉队?脱贫攻坚后,农村养老如何可持续发展?
11月1日,(第四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此次论坛以“积极应对老龄社会,聚力中国农村养老”为主题,来自政府、学界与公益界的人士围绕农村老人养老、贫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跨界交流。
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农村养老服务潜力十分巨大,但农村养老资金问题尚待解决。对此,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建议,应建立家庭、政府、社会多元混合的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建议,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把农村养老资金列入预算。
“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
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
曾经村民守着自留地讨生活,粮食满仓或是颗粒无收都由老天说了算,典型的靠天吃饭。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春耕秋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在社会进步如此高的今天,家乡农村油菜的收割却依然仍以人力为主,且在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百分之百全由老人收割。老年人在逐渐冷清的农村成为一个倔强存在的群体,他们孤独无助但不缺乏坚韧,他们辛苦劳作,却无怨无悔。如地埂边那棵一百五十多年的核桃树一样,虽经岁月流金的洗礼,但内心依旧不屈、不服。一辈子总是那么勤劳,任劳任怨、乐观开怀,即使跪着也不放下手中的农具。
走进农村,在所有的田间地头劳作的几乎都是年过半百,七十有余的老年人,他们或锄草、或间苗、或收割,一边为在外打拼的子孙坚守着家园,一边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实着他们的后半生。
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村大叔,头顶烈日,正弯着身子、躬着腰一棵一棵收割油菜,唯恐把熟透的菜角振裂、菜籽抖落。这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考量的不仅是体力,还有耐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颗颗油菜付出了老人的几多辛劳。我们都说制造业需要匠人精神,而农民干农活的这种细致程度何尝不是一种匠人精神?
其实,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很有出息也很孝顺,老人衣食无忧,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农村老人却依旧风里来、雨里去,活到老干到老!依旧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就是闲不住想找点事做,活动活动筋骨,充实晚年生活,可是一旦闲下来,就容易犯困发虚。不为什么,只因她们深爱着自己的子女,爱得很深很深!只因对脚下的土地心存感恩,毕竟那是一辈子与之作伴的感情,直到干不动农活的那一天,才能心安理得的休息!
这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谁来照护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个国家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4%的时候,在国际上就被认为是老龄社会了。随着生育率逐年下降,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成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最先受到人口老龄化大潮冲击的是农村。65岁以上农村老龄人口,在年就已经达到了15%,超越了国际公认的老龄社会的界限。
农村老年人普遍面临的经济来源单一的问题,农活以纯体力劳动为主,有的还要承担隔代照料孙子女的责任,高强度的身体负担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健康风险也大大增加,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他们的生活就会面临窘迫的压力,甚至出现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现状,让农村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严峻问题。
当前,农村养老照护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各地和国外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家庭、社区、养老机构、政府应当在养老照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重量级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玲,为您深度解读《谁来照护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我们大家讲到养老的时候,看到的更多是城市的养老困境,但实际上农村更困难。年,我们到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去调查,当时恰好到了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大家庭解体了,有一户的弟兄几个分家。分家的时候,就有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的问题,我们发现每个年轻的家庭都抢着要女性的老人。我们在调查时询问原因,为什么男性的老人不受欢迎呢?得到回答说,女性的老人可以做饭,可以看孩子,有时候还能下地干活。男性的老人,看孩子差点儿,做饭不会,下地也比较少,还要抽烟和喝酒。所以说,当时的老人分家就带着一种生产性。其实我们知道,农村老人在中国,很可能一直生活和劳动到他最后不能动为止。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在年已经达到了15%,也就是说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在农村已经超越了老龄社会的界限了。为什么会农村会率先进入老龄社会呢?我们会知道,农村的青壮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剩下都是些什么人呢?有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但是在最近的五、六年间,年轻一代的农村迁移工人是带着整个小家庭迁移了,因此我们下乡调查所遇到的整村都是老人,也看不到什么儿童了。所以,农村老龄化这件事情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具体而言,应整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力量,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由政府资助在社区建立-平米左右的养老服务中心,完善休息、饮食、娱乐、保健康复、简单医疗等设施,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的方式,围绕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需求提供相应服务。例如开设老人餐桌、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开展老人托管服务等。建议引入有资质的餐饮、家政等企业,为老人们提供专业服务,还可以与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协调安排志愿服务工作者提供对口入户照料。
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建议充分利用社区自我管理优势,加强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合作,以慢性病管理档案为基础,为每一位社区老年人建立可靠的健康档案。另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既要配备基础的、齐全的检查设备和医药品种,更要配备优质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落实好分级诊疗,为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户的专业健康服务。
天行健福祉驿站安幼养老健康惠民服务中心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吸引城市要素资源向乡村转移,促进产业兴旺;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为乡村安定有序提供重要条件,达到治理有效;既增强了“硬实力”又提升了“软实力”,让村民实现真正生活富裕。
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愿景,以互联网+智慧养老为集团发展战略,将传统文化融合进现代商业模式中,建立一站式智能化新型养老模式。集团使用:紧急救援、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精神关怀,以善辅商,以商行孝。以孝道回归家庭。以“孝文化”为核心,以“父母的安全管家”为发展远景,积极倡导并定制“养老健康生活服务新标准”,全面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充分整合农村的养老资源,把农村的空房子、闲杂人员利用起来,不单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生活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心里寂寞、心灵孤独等难题。同时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全县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借助对特困人员兜底供养模式的探索,大力推动孝老爱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成功推动了当地乡风文明的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护一个人,脱贫一家人,致富一群人。”
养老,应该是一种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形态,而不仅仅是提供一张床位。让养老服务有家的温度,让每位长者都能得到家庭般的照护与关爱。天行健福祉驿站安幼养老健康惠民服务中心正是扎根于这“最后一公里”的社区范围,整合领先健康资源,帮助长者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七彩晚年生活。
健康养老产业既包括经济性又包括社会公益性,养老机构以及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无论多么合理的机制,多么智能的工具,也不能替代真情的关爱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总之,养老事业是一份爱的事业,要把关爱渗透到照顾老人的每一个细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