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杨宗义风递幽香出读齐己早梅
TUhjnbcbe - 2020/12/17 12:51:00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风递幽香出——读齐己《早梅》

古往今来,梅花一直被人们比喻为高洁的象征,文人雅士亦多喜欢用梅花这一形象作为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载体。而诗僧齐己的《早梅》在这些优秀的传世作品中脱颖而出,流传最广、评价最高,被称为“咏物篇典范”和“五律典范”。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万木冻欲折”,起首即呈现给读者一种清峭孤峻之气象。在近体诗中,五连仄的句子比较罕见,称为“大拗”,一般在对句第三字救之。此句拗而不救,在声韵上如奇峰拔起,使全诗清峻的格调更为强烈。中国传统诗词的妙处,不但在于语言文字中所能传递出来的丰富信息,同时在声调、气韵上也能给读者带来充分的美学享受和情感冲击。首句描绘了一个寒气逼人、万物萧条的大环境,而“孤根暖独回”语锋缓缓回落,感叹生命的力量之强大,不管在如何严酷的条件下,“孤根”却依然能在不知不觉中萌发。这里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虚而实,为下文作好充分的铺垫,正是律诗惯常的手法。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历来诗评家多推崇此联。此联之所以能被后世奉为经典,一是在手法上,运用流水对的方式,使整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两句浑然一体;二是有齐己与郑谷“一字师”的故事广为人知,本文中亦不多赘述;最重要的是,此联所选取的意象、环境背景中所折射出来的诗人对生命的体悟,尤其值得读者细细咀嚼。

“前村”“昨夜”体现空间与时间的谐和;“深雪”“一枝”一言环境之深而阔,一言梅花之孤而清,环境与所咏物象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似乎于不经意间信手拈来,既矛盾又统一,正是诗人创作手法的高妙之处。首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一比,这里又是一比,对比的手法反复运用,韵味无穷。试想在一个大雪茫茫,空阔无边的环境里,有此“一枝”,天地间即蕴藏了无限的生机。诗人禅心妙悟,对生命有着独特的认识,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如《新秋霁后晚眺怀先公》:“孤峰磬声绝,一点石龛灯”;《谢人惠紫栗拄杖》“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等等,往往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这联紧紧承接颔联而来,不但对颔联的描述做了有效的补充,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梅花的风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片“深雪”里,诗人很有可能是看不到这“一枝开”的,但他是如何知道有这“一枝”的呢?这时诗人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原来是“风”把这“一枝”的“幽香”传递了出来。读到这里,读者不免还有疑问,梅花在“前村”,纵有“幽香”递出,也未必能被诗人捕捉到啊?这时诗人又作出了解答:他看见雪地里的寒禽,正在悄悄飞近枝头,原来是被风递出的幽香所吸引而来。读到这里,不禁恍然大悟,诗人是如何一层一层,逐步在揭开这一枝梅花神秘的面纱。

与齐己大约同年代的诗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虽所表述的内容完全不同,这创作手法简直是如出一辙,至于谁先谁后,就不得而知了。了解了这层意思,我们可以体会到,梅花于严寒中自开,高标自赏,但诗人自始至终没有在花的形态上着一字,可见它并不欲以自己鲜丽的俗色来取悦于世人。而诗人用的“递”“窥”等动词,一先一后,呈现为自然而然的因果关系,巧妙的借“风”“禽”的动作,把诗人可能并没有真正看到的这“一枝”梅花凛然不名的气骨、清操自持的品质彰显出来。读者可以体会到,这哪里是写梅花,这分明就是诗人的自白。诗人体物之细腻精微,一至如斯;而其酌词之准确精到,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出”字,后世传有“逝”“去”等版本,惟“出”字如暗香之沁,不疾不徐,淡泊从容,自然天成,允为最佳。

一般诗人所作的咏物诗,大多从所咏之物本身着力,而这首诗却不状其形、独领其神而为己用,达到了“眼中无花,心中有花”的境界。这也符合佛教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可见齐己佛学修为之深,时时刻刻都能把禅宗理念不着痕迹地融入诗词创作中。这种别开一径的手法,也给了后来学诗者不一样的启发。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古人云“苍穹之下,万物有序”,生命存在于天地间,该存应有之意义,诗人这里既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同时也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用世之心。诗人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这一时代背景正与诗中的“万木冻欲折”暗合。而诗人早年游历于天下,后来隐居于乡村、寺庙,处江湖之远,对人民在乱世中的困苦看得最为真切,感受也深。如《秋空》:“只应容好月,争合有妖星。”《村居寄怀》:“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等无不有所寄寓。

有人根据“映春台”一词,判断齐己早年间曾热心仕进,甚或判断此诗作于青年时期科场失利之后。如果通过全诗的描述深入分析,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所谓“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于齐己而言,他借这一枝早梅所要表现的是,与其孤芳自赏,何不先发于春台,惠人以天地之恩泽。作为诗人同时也作为佛子,他所希冀的,是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化世人,达到民风淳化、自然和谐的效果,使人间的每一个生命都能蓬勃生长,从而天下太平。诗人所著的《风骚旨格》:“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也印证了他这一理想。这就是齐己作为一个出家人的“用世之心”。

这首诗被后世推为咏物诗的典范,甚至其中有些字句如“昨夜一枝开”,也在后世的咏梅诗词中被反复使用。北宋林逋咏梅的名篇《山园小梅》“暗香浮动”“霜禽欲下先偷眼”诸语,皆从齐己诗中脱胎而来。全诗娓娓道来,高咏低徊,用简单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极具个性的深雪寒梅图,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从创作手法上,用语平淡清润,简练流畅,结构张弛有致,又层层递进,咏物而不粘滞于物,富于蕴藉。通过这首诗,读者既能从齐己的创作手法中得到启发,更能被作者高尚情操所折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于诗僧齐己,千载之后,惟仰止而已,这就是“文以化人”的力量和境界。

杨宗义诗作欣赏

江梅

沩江状元洲段北岸有小片梅林,其中红梅一株,尤见风致。乙未新春,曾偕众师友于树下攀枝留影。今岁重来,别树尤苞,惟此一株先放,盖守诗人约也。

莫问因谁俏,霜风点绛唇。

往来惟守约,浓淡不关春。

岁已轮新主,花应识故人。

明朝挥手去,留影在云津。

作者简介

杨宗义,别署知止堂,宁乡沩山人。现为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宁乡市文联秘书长,宁乡市诗联协会副主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宗义风递幽香出读齐己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