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林秋明作品为何说没有叶向高就没有黄檗
TUhjnbcbe - 2020/12/30 17:39:00

叶向高与福清黄檗寺的渊源十分深厚。当年,在福清籍宰辅叶向高帮助下,黄檗寺获赠大藏经函、紫袈裟3袭、明神宗御赐的匾额“万福禅寺”。可以说,没有叶向高就没有黄檗寺,叶向高是黄檗寺及黄檗文化的大恩人。

叶向高(年—年),字进卿,号台山,别号紫云黄檗山人,今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人。他历官三朝,两入中枢,独相七年,首辅四载,是晚明政坛的风云人物,也是福清有史以来职务最高的一位官员。叶向高一生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期即参与佛教活动。致仕后,与佛教的关系更为密切。他对“海国名刹”黄檗寺情有独钟。?

黄檗寺又名万福寺,位于福清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唐贞元五年(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

贞元八年(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洪武二十三年(年),黄檗寺得以重修,香火盛极一时。嘉靖三十四年(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黄檗寺毁于战火,寺僧到京城恭请大藏经,并请叶向高给予帮助。因时机未成熟,叶向高无能为力。


  万历四十二年(年),明神宗在全国名山大川的古刹内分置大藏经。当时,全国各地共有二十余处古刹,黄檗寺是被允许保存大藏经的古刹之一,这与叶向高在其中的帮忙是分不开的。在叶向高强烈要求及积极帮助下,黄檗寺僧人请得朝廷所赐大藏经函、紫袈裟3袭以及神宗皇帝亲笔御赐的匾额“万福禅寺”。

当大藏经送抵黄檗寺后,叶向高不仅捐献了两银子,还与迳江(今福清上迳镇)民众发起募捐活动,“建藏经阁并建寺,年余方就绪”,寺院香火再度兴盛。叶向高曾写有《重兴黄檗募缘序》。

明崇祯《黄檗山寺志序》云:“(黄檗寺)大藏永镇山门,起自神庙四十二年相国叶文忠公(即叶向高)请于朝也。”明崇祯《黄檗寺志序》又云:“万历中,叶文忠公在政府,为请于神宗皇帝,得赐藏经,焕然再新殿阁,金碧辉煌相好,光明隆隆之象一时未有。凡闻风而至者,莫不咨嗟叹息,生皈依心。”

叶向高曾写《人日游龙潭》及《登黄檗山绝顶》两首诗。“绝顶”诗其一曰:“琳宫新敞古坛场,贝叶琅函出尚方;自识禅心超色界,还凭帝力礼空王;龙潭倒影千岩碧,鸟道斜萦一线长;此地皈依情不染,更于何处觅慈航?”

清顺治十一年(年),隐元禅师在民族英雄郑成功护送下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更使黄檗寺扬名世界,成为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清道光《黄檗山续志序》云:“檗山者,玉融之胜概,万福者,临济之禅宗,前有唐宣宗观瀑作之于先,继有叶相国(即叶向高)护藏续之于后,其间兴废创因,不可胜数。”

林秋明

欢迎转载,感谢赞赏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秋明作品为何说没有叶向高就没有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