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霓专辑
刊头题字:陈大翼
本期内容1丶徐织《隔山隔水中国音》2、袁霓简介3丶袁霓《糯米粽与米饭粽》4丶袁霓《咖啡店》5丶袁霓《悠悠千年,涛声里卷起丝花翩翩》隔山隔水中国音
徐织读袁霓的散文,一股清新的亲切感流入我们的心田,没有任何陌生感,异国感,她给我们姐妹般感情,从她流畅的中文写作中,字里行间感到的是她深厚的中文功底。
袁霓祖籍广东梅县,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长在雅加达。在华文学校,她读到小学五年级,因为当时印尼当局关闭华文学校,迫使袁霓终止了学校的华文学习,对于祖籍国的热爱与向往,她坚持自学了中文,并用中文表达着她的喜怒哀乐,写尽人世间的甜酸苦辣,一词一句都有着女性的细腻与柔情,感情表达委婉、含蓄。
华人女性的文学思路含着善良与优美,袁霓的作品亦然,她的作品集《花梦》、《袁霓文集》,打动了印尼的华人,感动着中国读者。
为了实现华文写作的梦想,将中国文化的美丽读给大家听,培植华人文学的美丽花园,爱好写作的华人们于年成立了印华作协,袁霓担任会长,印华作协的作家分布在印尼的各地。作为会长,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印华作协的会刊《印华之友》百花齐放、生动活泼,印华作协的文集丛书也受到华人的欢迎。印华作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与海内外交流,以及各种活动都充满生机。
比利达三语学校董事会向笔者赠送蜡染《印度尼西亚地图》年8月,在参加雅加达中华中学八十校庆之际,我有幸参观采访了雅加达比利达三语学校,该校董事长郭爱珍和董事饶兴生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园。印尼语、英语、汉语是这儿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们学习与活动丰富多彩,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比利达三语学校在校生达名左右。在这所学校我看到华人的坚持与继承,这就是华人的伟大。郭爱珍女士和饶兴生先生、以及雅加达中华中学创办人李春鸣校长的外孙女蔡信慧女士,特意陪同我驱车前往印华作协会长袁霓家,进行了愉快的交流。我被袁霓女士的爽快、干练、才思敏捷而折服,我们谈了女性文学的特色与拓展,她强调了一点:文学创作——“生活是源泉、浪漫是流水,思想是链带”,这句话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我们各自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互赠文学著作。
笔者赠书后与袁霓女士合影。
左起:比利达三语学校董事饶兴生先生、董事长郭爱珍女士、笔者、袁霓女士、蔡信慧女士。
我与袁霓的会面是短暂的,仅仅两个小时,但就文学观来讲,我感到了一种同根同源的久远,她流利的中国话,以及通达的表达,看到袁霓与文学感觉不同的美丽。
袁霓的美丽在于她内心执着的热爱与追求,她的祖上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艰苦创业立足印尼,她周围充满异国的风情,她却能把历史与现代融在文学里,隔着山隔着水,隔着辽阔的大洋,在那千岛之国有乡音,把汉语的方块字连接成我们的故事,仿佛是历史的故事流畅地书写到了今天!
本期《书香园地》推出袁霓的三篇佳作,让我们在袁霓的文字里感受生长于印尼女作家的温婉与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袁霓
印尼华文写作者协会主席。印尼华文文坛近四十年来出色的写作者、活动推动者和卓有成效的组织者,自学成才兼具,创作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两种才华,不但个人作品获奖,而且带领印华写作人,逐步实现印华文学的复苏,使印华文学、印华作协成功融入世界华文文学。袁霓还参与华社文化艺术工作,也让印华文学获得印华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