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与留
整整一年过去了,大概每一个武汉人都不会忘记,忘记去年那场突如其来惊心动魄的新冠疫情。
也许每一个安然无恙的人都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都怀着深深的感慨感动,一如我。
现在想来我是极为幸运的。去年1月20医院,21日晚间带侄儿去武商众圆广场买了一双鞋,22日晚我打算再去武商超市买些带回娘家的东西。这个时候,病毒厉害、疫情严重的消息一浪一浪过来了。先生脸色凝重地看着我,希望我不要出门;15岁的儿子站出来,一脸不快,坚决不许我出门。我只好把戴好的帽子手套取下来。
23日早,我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回了娘家。临出门朋友说要封城了,我犹豫了一下,但是一年一度,吃年饭是大事,意味着一家的团聚,一年的圆满。腊月之后,爸妈就一直盼我们回去,不想他们早就攒起来的欢喜最后成了失落,又在这失落里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而我,因为这一短暂的团聚,在家隔离的时候少了很多牵绊与挂碍。其间,爸给我打了两次电话。只询问生活、纯粹聊天的电话,以前他从不曾打过。他和我聊得很随意,很轻松,但那一份牵挂与担忧显而易见。为此,我也尽可能随意,轻松,只说向好的消息,把隔离当作另一种形式的放松。
年饭刚吃完,村长平叔就带着人开始宣讲疫情及防疫抗疫的要求,说10点武汉就要封城。弟弟一再劝我们不要回汉。我想,就算武汉成了一座危险的城市,但家在这里,还是得回来。别的地方再安全,也只是流落、寓居,无法安心。
阴霾最重的时候,度假在云南的浣熊给我们看了一篇帖子,说武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武汉人承受了惨重的代价。明眼人都能读出来压抑之中想要激发的怒气,怨气。既然是这样,我的心情反倒极为平静。帖子里说那些在封城之前出去的人得到了极好的待遇,在病例少的省市,新冠病人住的是高级病房,享受VIP待遇。而武汉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个时候,武汉的确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事发突然,医院一片混乱,无法入院的患者无力哀号,整个抗疫指挥调度无法达到人们的预期。于是人群愤怒,焦虑。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很多很多人留下了,而他们中有很多是可以离开的。
我一直记得23号早晨我们经过青龙收费站时,没有任何人阻拦盘问。后来朋友问起,我才发现武汉不仅是大勇的,也是大度的,大气的。能离开的,有去处的,那就自由地奔向远方;没有地方可去的,不愿离开的,我们就留下,坚守在这里。看到朋友圈里为“坚守武汉”接龙,虽然我极不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还是点开,接了一个,只是没有发朋友圈。
那么多人的坚守,武汉一定知道。街道是空的,空气是冷的,但万千灯火是亮的,城市并不孤独。白衣天使当仁不让,社区工作者义无反顾,他们就不用说了,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居家隔离的同时,还想着能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起初朋友圈里满是救助的信息,并不是自己认识的人,但感觉那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亲人似的,他们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一个高中同学参加了一个中医免费送药的志愿者组织,在区作协群里看到很多文友加入志愿者运送发放物资,在单位群里看到很多同事下沉社区服务。更有一位位同行走出家门,检测体温,运送患者,融入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还有更多更多的我不知道不认识的人们在这场凶险异常的战“疫”中开展着自己的武汉保卫战。
在最混乱最艰难的时候,一队一队白衣天使赶赴武汉;在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一车一车生活物资运抵武汉。不要说去留无意,去留之间彰显的正是人间最平凡最可贵的情义。武汉为什么没有陷落?因为一颗一颗滚烫的心灵,犹如一颗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夜空。
有来亦有往。1月31日的腾讯新闻采访了去年这一天撤离武汉的一位英国人,他无比后悔地表示,当时登机没有成功就好了,那么他会按事先的计划参与“火神山”医院的修建,会留在武汉战胜病毒,获得自由。
我们的心情有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我们的生活也有过三两天的拮据,但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67天的闭门隔绝,67天的艰苦奋战,67天的守望相助,这一场与病毒的较量,武汉赢了!
有人说,武汉已不是原来的武汉。我不想否认疫情带来的经济上的冲击,但是我想,最严峻的考验武汉都禁受住了,还有什么是武汉、是武汉人做不到的呢?
声音
伴随疫情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让我看到非同一般的武汉。
首先是要求信息透明、社会公正的声音。
封城之后,我知道了“吹哨人”。可是作为“吹哨人”之一的李文亮医生却受到了惩戒,于是要求正义的声音一浪卷过一浪,响亮而坚定。国家派了调查组,最终撤销了惩戒,还了李医生一个公道,也是还事实以公道。不幸的是李医生最终被新冠病毒夺去了生命。群情再一次激愤,正义的哨音响遍三镇。大家有组织地自发地在家为他默哀,参与的人很多。这是武汉之不幸,亦是武汉之大幸。沉默的不再是大多数,站出来的是大多数,敢于说话的是大多数。这是武汉的脊梁。
所以那位“汉骂”的嫂子火爆网络。她骂社区管理不到位,隔离措施不严格,抗疫没有成效。没有这样的骂声,没有骂声后的反省整改,谁知道武汉还要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煎熬多久?
后来,人们质疑声讨“红十字会”滥用职权、“爱心蔬菜”超市售卖、垃圾车运猪肉,开元公馆的人们对着孙春兰总理大喊“假的假的”……一件一件事情,武汉人毫不含糊,一定要讨一个公道,一个说法。诚然,抗疫工作艰巨繁重,有不妥,出差错,没及时到位都是正常的。只是千万别糊弄老百姓,武汉人的眼睛是容不下沙子的,武汉人的心胸敞亮得如同日月。
其间《方方日记》掀起轩然大波。我看了几则之后,没有再看。方方记录的是病毒肆虐时人们的无助、痛苦以及一段时间某些地方的混乱,只是抗疫斗争的一个侧面。她写的是从她的视角看出去的事实,绝不是全部。力挺赞成的声音有,抵制不接受的声音也有,以致于大有相互掐架之势,这让我看到公众的话语权是自由的,也看到抗疫是真实生动的。混乱,惨痛,教训;不是一边倒的支持,也不是一边倒的反对,这恰是真实生动的。自由正义的社会,才会有这样“不和谐”的声音。整齐优美的旋律,那是得“练习”多少遍才能操作出来的呀。
后来听说政治干预了这件事,心里还挺遗憾的。最近重读《诗经》,发现所谓经典不过是人的心声,这人既有贵为王后者,亦有低如庶卒类,在文学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卫庄姜的诗好,孔夫子就多收录几篇;普通百姓的心声动人,他老人家亦视若珍宝。正如那首《击壤歌》所唱的:“帝力于我何有哉!”这些声音不过告诉我们人民的心声与意志才是世界的主宰,自古以来便如是,尽管历史中他们很多时候看上去很弱小,被欺凌,被压榨,被杀戮。
一年后,再看看全球抗疫的情形,看看某些大国抗疫的情形,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的感慨一样:何必要与《方方日记》较真呢,铁的事实是不容节选或删改的。
我不看《方方日记》不是觉得她污蔑或歪曲了什么,而是她的文字不能带给我力量,不利于内心的安定。我知道我是一个脆弱的人,需要的是温暖与力量。所以封城之初从千家万户阳台上传出来的《国歌》声让我震撼。武昌一小区居民用熄灯亮灯的方式打出“感谢有你”的字样,向住在对面宾馆的某援鄂医疗队表示感谢的画面让我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最有力的声音永远来自人们心底,无需鼓动,无需酝酿。
那些真实的真诚的充满正义感的声音,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只要声音在,城市的心脏就不要停止跳动。
国家有态度,人民有声音,无比幸运的是阴霾早散,万家灯火如星空璀璨,我们仍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