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引发的长篇大论
朋友那天和我说起孩子越大越不好糊弄了,常能把她说得哑口无言。有一次她四岁的儿子突发奇想,要在自己的衣服上剪个洞,她当然是阻止。可是她儿子问:“这件衣服是小姨送我的吧?”她说:“是的。”她儿子接着说:“既然这件衣服是我的,那我就有权自己处置。”然后她就无言以对了。我当时想,按照中国传统理念,这事肯定是不允许的。如果真剪了估计还要挨揍。而现代教育则更提倡发展孩子的权利意识。后来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两种教育理念最核心的区别。一种是中国传统教育,另一种是现代教育,也可以叫西方现代教育,因为现代理念主要是受西方的影响。中国传统理念的基石是责任,而西方现代理念的基石是权利。比如拿剪衣服这件事,从西方现代理念来看,这是孩子物权意识的觉醒,并且他在尝试行使他的权利。这件事本身应该鼓励。如果不希望他剪衣服,可以在承认他有剪的权利的基础上通过谈判来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目的。这样既维护了他的权利,也教会他如何理性处理冲突。而从中国传统理念来看,万物都有赖于天地的赐予和别人的劳动,我们对自己的物品拥有的不是权利而是责任。这个责任是让它们物尽其用。传统理念非常反对糟蹋东西,认为这是违反天道,而且会耗损自己的福报。所以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会教导孩子珍惜物件。至于说中国现代教育理念,可以说是各种理念纠缠出的一团乱麻。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却丢了文化的传承,向往西方文化,却又水土不服。再加上这几十年社会的剧烈变迁,从农业社会刚过度到工业社会没多久又迎来互联网和信息时代。这些都给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所以我想通过梳理一下这两种理念的本质,从这团乱麻里找到线头。虽然我已经尽量精简,结果这篇文章还是有点长,因为从欧洲文艺复兴扯到大清皇朝,又从金融危机扯到网红经济。我本来也觉得扯这么远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但是还是觉得如果不回归历史就无法理清事情的源头。如果不能跳出去宏观地看世界,就总是陷入对各种无关大局的细节的琐碎中。历史塑造了我们的现在以及我们的认知,而教育能通过塑造认知来影响孩子的未来。权利真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吗?近代西方社会的基石是权利(Rights)。每个人都享有天赋的权利,个人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加拿大曾经有个女权团体觉得“男性可以在公众场合赤裸上体,而女性不可以”的这个规定侵犯了妇女裸露的权利。于是打算组织一场半裸女性的示威活动。可是因为找不到愿意公开裸露的女性,只好花钱请了一批脱衣舞女去示威。最后围观群众免费看了一场脱衣秀。这场闹剧其实让我们看到,在权利意识里,对权利的追求已经变成目的本身。哪怕这个权利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也不能放弃。更经典的一个例子是在英国疫情严重期间,出了一个户外锻炼的禁令。结果首相都忍不住抱怨很多平时从来不锻炼的人,一发了禁令就都开始坚持要在户外跑步了。权利意识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中世纪教会的严苛和腐败,黑死病造成的对上帝的绝望,资产阶层的出现等因素让人们开始反抗神权,追求个人的权利和现世的享乐。但是人和人的权利之间一定会发生冲突,所以就形成了法制,契约,义务等机制来维持社会的平衡。这些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人和人之间权利的界限。西方经济学有个经典的理论,就是在充分自由的市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时,市场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平衡。虽然这个理论在现实中不断被打脸。包括08年的金融危机也让大家看到不受监管的金融市场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这个理论还是被很多人当成信仰。而与之类似的一个理论就是如果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