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暑假,梁丹带着孩子回到老家丁锁村,闲暇时间就带着村民跳广场舞。梁丹看到来跳广场舞的基本上都是老人,他们一边跳舞,还要一边留意小孩。
“当时看到有的小孩光着脚,有的小孩衣服穿反了,有的小孩鼻涕都快流嘴里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梁丹回忆起当时见到留守儿童的画面,鼻子不禁发酸,“这些孩子跟我的孩子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的时候,却被迫远离了亲人。他们大多不爱说话,性格孤僻,胆怯怕生,眼神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
在老家那段日子,梁丹被深深震撼着,她能帮这些孩子就多帮一些,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这些孩子多一些温暖。过完暑假回到城里后,梁丹的脑海不时闪现这些留守儿童的身影,她的心就这样被孩子们牵挂着。
梁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随后机会来了,年市民政局和丁锁村准备筹建“妇女留守儿童之家”,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梁丹自告奋勇参与到筹建和帮助留守儿童中去,开始了她的人生新挑战。
这间五十平方米的房间就是“留守儿童之家”的场地,每周六下午全村50位留守的孩子们都会在这里上课。
“这50个孩子都是什么性格,家庭成员都有谁,父母在哪里工作,我都能倒背如流。”
留守儿童之家成立后,梁丹就挨家挨户登记,给每个留守儿童、半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档案里每个小孩家长在哪里打工、多久回来一次以及家里其他成员情况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由留守儿童家长签字确认。经过统计,丁锁村共有留守儿童22个、半留守儿童21,孤儿1个,贫困家庭孩子6个。
留守儿童之家的墙上贴有每个孩子的照片。
统计后,梁丹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50个孩子都是什么性格,家庭成员都有谁,父母在哪里工作,我都倒背如流。”梁丹说,虽然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就是他们的妈妈。
每周六是“留守儿童之家”上课时间,每周六梁丹都会准时在留守之家等着孩子们的到来。等孩子们来了,成群的孩子会围着梁丹,梁丹总是手里拉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梁丹会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再把这个孩子穿反的鞋换过来、把那个孩子的鼻涕擦掉、帮小女孩把头发扎起来……
梁丹之所以把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小孩性格都谨记在心,是为了方便和不同孩子做功课。“孩子们刚开始都叫的我老师,有次孩子们听见我儿子叫妈妈,他们都开始尝试着叫我妈妈,有时我儿子还吃醋呢!。”梁丹幸福地说。
就这样的一声“妈妈”,让梁丹和她的孩子们永远连在了一起。每当梁丹感觉到累的时候,孩子们一声“妈妈”总能让梁丹浑身充满力量。
“丹丹老师,谢谢你,我不是一位好母亲,你都可以抱一抱他,而我却不能陪伴在她身边,不能摸摸他的小脸,抱一抱她。”
为方便联系孩子们的家长,梁丹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