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流动性定向释放充裕为何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饥
TUhjnbcbe - 2023/5/27 20:09:00

来源:瞭望

瞭望丨流动性定向释放充裕,为何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饥渴?

《瞭望》新闻周刊

◆在豫南某市跟踪了解家中小企业是否享受到复工复产各项帮扶措施的反馈统计表上,获得新增贷款的中小企业仅有16.4%,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头号问题”

◆“企业资产三个多亿,负债率不到30%,但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的抵押率都较低,守着好项目,却融不来资金。”

◆中小企业盼产业和金融政策两手硬,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考核激励机制,适度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原题《金融“堰塞湖”拖累中小企业复苏》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鹏牛少杰

“复工后不久就收获万元订单”“最高一天签下9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河南多地走访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时了解到,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就业大户的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正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企业主信心不断增强。

疫后经济复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低成本机遇,一些产业链整合升级迎来窗口期。但记者调查发现,应收账款、账期等企业经营隐性债务增多、拉长现象,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质量仍然不高,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头号问题”。

一方面是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期,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中小企业金融帮扶力度,流动性高频释放;另一方面,作为金融政策传导通道的中小银行信贷政策受监管“硬约束”限制,金融血液流不进亟待输血的中小企业身体,不但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束缚企业施展拳脚,还一定程度形成金融“堰塞湖”。

业内人士指出,支持中小企业的产业和金融措施要形成合力,避免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两张皮”。要创新政策工具,驱动产业政策为金融政策“导流”,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

▲5月7日,工人在河北省昌黎县工业园区内的一家自行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杨世尧摄/本刊

复工亮点与隐忧并存

“昨天我们一天签下9个订单,创造了复工复产后的纪录。”在河南省长葛市宝润达新型材料公司,记者看到,两三百名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忙碌,仓库内原料充足,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企业融资部总监王剑波介绍,截至目前,复工人数已与疫前基本持平,订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足够维持一个月的生产”。

记者在河南多地走访了解到,类似情形正在各地上演。平顶山市铁福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4月初一口气签下了多万元的订单。公司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允许缓交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部分税款,还发放了稳岗补贴,免除了企业2至6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约80万元。“这些政策为企业赢得了喘息之机,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负责人说。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小而精”“小而美”企业正在谋划扩产。河南国玺超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超纯金属材料规模化生产、研发和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掌握着新一代国际先进的规模化生产6N超纯锌、铜等超高纯金属材料的提纯技术。

公司董事长邵志成介绍,公司计划全面复产后尽快扩产。今年在专注于超纯铜和超纯锌产销主业的基础上,以7N标准全面改进铜生产工艺,同时开发6N超纯铟、超纯硒、超纯镓等战略性资源稀缺产品。

另一方面,记者走访发现,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中小企业产业链上的隐形债务问题有增多趋势。长葛市一家生产铝型材的公司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铝锭价格明显下降,一些下游客户看好后市,订单虽然增加了,但客户提货速度明显下降。“客户提货慢,尾款回笼速度也慢,下游客户实际上把流动资金压力转嫁给了上游,占用了我们大笔经营性资金。”该企业负责人说。

产业链整合升级迎来窗口期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更深刻变革正在显现。

成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也最早从疫情中复苏。受此启发,一些地方正尝试通过完善产业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企业则“逆势”而为进行产业升级,政企协力谋求地方经济“弯道超车”。

尼龙产业是“煤城”平顶山市基于煤化工的特色产业。平顶山市政府主管工业的负责人介绍,因为本地产业链已比较完善,在复工复产中上下游企业同频共振率先复苏,疫情背景下体现出较好的抗风险优势。

平顶山市针对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产业结构短板,通过多渠道招商、引入拔尖人才等方式积极补齐产业链,在医药研发生产、数字经济、高端机电制造等领域加快布局和建设,使该市在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经济增速跃居全省前列。

平顶山市副市长张弓介绍,一些企业正谋划新投资和产业升级,全市经济二季度有望恢复到疫前水平。

除了补齐产业链,一些地区在产业“深度”上狠下功夫,加快产业升级。长葛市大周镇是长江以北较大的再生金属产业基地,以废旧金属回收、加工、销售为主导,形成了再生铝、铜、镁和不锈钢四大产业链。受疫情影响,铝材价格暴跌,不少企业货品滞库出现隐形亏损,倒逼当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周镇产业集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产业集聚区针对除锈、提纯等制约全区产业升级的高技术环节,已谋划四个细分园区,以高新技术驱动后疫情时代当地再生金属产业升级。

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饥渴

记者采访了解到,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头号问题”。一边是定向释放的货币流动性充裕,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融资持续“喊渴”,金融“堰塞湖”现象凸显。

在豫南某市跟踪了解家中小企业是否享受到复工复产各项帮扶措施的反馈统计表上,12类帮扶措施中,协调解决用工荒、原材料短缺、物流补偿等措施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减免税费、技术和法律援助等措施的满意度也都在50%至80%之间,而获得新增贷款的中小企业仅有16.4%,显得异常突兀。

许多中小企业反映,当前,应收账款、账期等隐形债务增加,无论是维持企业生存,还是借疫情之机升级改造,对资金需求都高过平时,融资对企业生死攸关。

记者采访了解到,融资困难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直不畅相关。据了解,抵押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但受到疫情冲击,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许多企业已无物可抵押。

河南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首个镁合金轮毂批量生产车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镁合金轮毂是企业从合金型材升级到高端制造的重要转型项目,历时数年才于年底通过欧美车企的测试认证,原本今年要大规模生产,因为疫情,之前的国外订单受到很大影响,轮毂项目已停产两个多月。

该负责人说,“目前,企业资产3个多亿,实际负债只有约万元,负债率不到30%,但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的抵押率都较低,守着好项目,却融不来资金。”

融资难度不减,降低融资成本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访的另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该企业被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随后有约20家大中型银行主动联系过他,但没有一家放款,最后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只能找当地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解决,融资成本高达8%至10%,比疫情防控专项贷款加权后的利率高5至7个点。

银行支持复工“左右为难”

中小企业信贷饥渴相对加剧的同时,记者走访还了解到,随着定向释放的流动性增加,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通道的中小银行信贷政策受监管“硬约束”限制,不少中小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复工中“左右为难”。

平顶山一家生产医卫防护用材的企业,疫情期间曾是保障武汉地区防护服供应的主力企业。疫情前,该企业正处于重组期。平顶山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初,平顶山银行获得5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额度,按照常规信贷政策,该企业已经不具备融资条件,最后通过重组该企业旗下防疫物资板块,成立一家新企业,才解决了企业生产防疫物资的流动资金难题。

高负债叠加疫情冲击,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被排除在合格融资者之外,加剧了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难度。一名地市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说,当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既想承接央行释放的低成本定向流动性,扩大信贷规模,但同时又担心风险无法把控,不良率上升,而被终身追责。

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负责人还担心,金融机构“左右为难”,可能导致部分定向信贷支持资金出现“空转”。在河南省首批防疫专项再贷款中,一家地方银行居然将首笔优惠贷款发放给了一家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而该公司账面上仅购买理财的闲置资金就达数十亿元,最终被监管部门叫停。

多方合力疏通金融“堰塞湖”

受访的政银企人士均认为,当前,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同时防范企业风险向中小银行传导,亟需多方形成合力,出台更精准的金融支持配套政策。

一是合力解决“流动性往哪儿去”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在经济平稳换挡不失速的前提下,为避免金融风险累积或“大水漫灌”,支持中小企业的产业和金融措施要形成合力,避免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两张皮”,实现产业政策为金融政策“导流”,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

二是建立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平顶山银行党委书记高永华认为,应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金制度,政府信用介入,与金融机构、企业分担风险。同时,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债等违法活动,营造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是配套出台中小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监管政策。受访金融从业人士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考核激励机制,适度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一些金融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前部分中小银行已经有风险苗头,疫情背景下,监管层面可以考虑设置特殊时期的金融防火墙政策,提高中小银行放贷积极性的同时,防止这些金融机构风险恶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动性定向释放充裕为何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饥